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食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食品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掺假羊肉事件蔓延
联合采购将成常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掺假羊肉事件蔓延联合采购将成常态

先是病死猪,接着是H7N9禽流感,现在是掺假羊肉上场。近两个月来,上海地区不断被曝有关食品的新闻,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在近日江苏无锡破获的特大制售假羊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涉嫌使用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而紧邻制售假羊肉的重要消费地上海便成为重灾区,傣妹、小肥羊、品尚豆捞等多家知名火锅店被传流入可疑羊肉。

羊肉点单率大幅下滑

上海傣妹餐饮有限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店内羊肉被撤下餐桌,但其羊肉均来自正规渠道的纯羊肉,并未掺杂其他肉类。掺假事件发生后,公司人流量和销售收入均下降了二成左右。

上海周浦一家品尚豆捞火锅店使用的羊肉被指成分造假,并非由纯羊肉制成,店员承认仅有部分是羊肉。目前上海浦东新区食药监部门已责令其停业整顿,并立案查处。

在品尚豆捞官网,记者发现首页刊有“品尚豆捞关于上海周浦万达加盟店‘捅假洋肉事件’的郑重声明”,声明称,“此次上海周浦万达加盟店被查处的掺假羊肉系该店违规自行采购,本公司已按照加盟合同约定取消该店的加盟资格,并将进一步追究该损害公司品牌形象的责任。”

江苏品尚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地区相关门店已停止销售羊肉产品,存货已退回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总部基地。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多家澳门豆捞仍在正常销售羊肉。受“掺假羊肉”事件影响,销量有较明显的下滑。澳门豆捞大华店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羊肉都是经过检测的,没有任何问题。”

从总体来看,目前上海地区不少火锅店的羊肉点单率都出现大幅下滑。

餐饮企业成本高压是主因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之所以发生“掺假羊肉”事件,与近年来持续不景气的餐饮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年来经济放缓,消费持续降温,尤其是高档餐饮消费遭遇寒冬。

“消费不畅,竞争激烈是目前餐饮行业的主要特点。与之相应的,却是人力成本、食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此外,占据成本重要一块的租金、水电费用也是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餐饮企业为节约成本,将目光瞄准原材料,希望采购廉价材料以缓解成本压力,应对目前行业低迷的态势。”上海一位餐饮企业老板王先生称。

王先生介绍,正是由于部分火锅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并不惜铤而走险使用价廉的“掺假羊肉”代替价高的纯羊肉,最终使得“掺假羊肉”摆上餐桌,损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权益。

据王先生透露,在“掺假羊肉”事件曝光前,“掺假羊肉”主要在农贸市场出售,每公斤公开价格约为20元左右,如果是真正的纯羊肉,每公斤则需要五六十元。每公斤原材料的价格利润相差30多元,一吨就是三万多元,这对利润日渐微薄的餐饮企业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张德权表示,目前低价假羊肉主要由“鸭肉”变身,鸭肉不到20元,价格差十分明显。

联合采购或为解决之道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火锅行业为中国餐饮整体消费贡献3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业界认为是最具有连锁化、品牌化的餐饮业态。

然而,中国的火锅产业之路走得并不平坦。2005年的“口水油”事件,让曾经大红大紫的“香辣虾”火锅店销声匿迹。同样是因为“口水油”,2012年重庆等地的火锅行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至今让业内人士仍心存余悸。

这一次,火锅产业因为掺假问题再次面临严峻考验,目前正由上海、江苏向福建等地蔓延。

河南省火锅业协会会长李海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避免掺假事件、让火锅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食材问题相当重要。

“目前绝大部分火锅企业为名店、大店,都是正规守法经营的,不可能为了压缩食材成本到头来砸了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品牌。”李海涛说。

对于怎么从制度上解决火锅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李海涛认为,由于火锅企业对羊、牛肉的需求量极大,从批发市场采购成本高、又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可以采取联合采购的方式,采购公司直接和生产厂家对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搭建一个采购平台,各家火锅企业通过这个平台统一采购原辅材料,价格上可以获得更高的筹码,质量上也可以得到保证。”

李海涛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联合采购不仅仅限于火锅企业的羊肉、牛肉,还可扩展到蔬菜、油盐酱醋等原辅材料。更进一步扩展到其它中餐企业、西餐企业。“目前河南餐饮协会组织的联合采购,在大店、名店方面已经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的比例,将来的目标是实现百分之七八十的比例。”

据悉,目前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与各大品牌的肉类、粮油等供应商都有合作团购,为会员提供一个资源采购平台,减少因原材料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