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的崛起,取决于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而商业化的前提是要获得统一标准化支撑。当前,如何让市场需求驱动取代国家政策驱动,成为物联网商业化试水的第一步。
物联网亟待破解
商业化和标准化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物联网亟待破解商业化和标准化难题
物联网的商业化转型已迫在眉睫。201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同比增长38.6%。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面对如此庞大、年年增长的战略新兴市场,物联网产业却一直面临着“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发展瓶颈,很多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直呼“找不到好的赚钱方式”。
“当前,物联网产生的更多是间接效益,中远期才能产生可观的直接效益。加上物联网本身的商业模式不清楚,到底靠什么来驱动发展是个大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也提出上述质疑。
新产业的老命题
在上班回家途中,通过手机就可以直接打开家中的空调,可以查看冰箱中储存的食物,冰箱甚至还可以根据食品消耗记录提前通知超市将缺少的食物送到家中。
这些正是基于物联网给人们未来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比,物联网不仅有赖于网络的互联互通,更需要得到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配套,产业链牵扯面非常广泛。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柏斯维指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纵向牵扯到上下游配套企业,横向又涉及各行各业,短期来看物联网无论是在纵向还是横向,都只能在产业链最底端的应用上发力。长期来看,则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合力,在物联网的顶层核心技术,如芯片设计、传感器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等方面加强开放能力”。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报告指出,“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下转第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