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报道
 

2013年1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产业集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链”

1月7日,中国企业报社社长吴昀国(左三)、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左二)、中节盟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少宏(右二)共同出席《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报道》专刊出刊剪彩仪式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如何以更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这是对政府和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在发展方向和模式的不断困扰下,选择重过努力,方向优于速度。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形成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保服务公司。

“面对巨大市场需求,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中节盟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少宏在1月7日召开的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合作联盟第一届企业家圆桌会议上这样说道。

共享科技创新

近年来,“低碳经济”持续升温,它在产业规划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中国首个低碳节能工业园区———中国节能谷·湖北节能产业园奠基。王少宏正是这一节能谷的

“谷主”。他用“节能谷”理念规划行业蓝图,用集聚模式打造产业链条,让节能产业园区成为优势发展平台。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审定并原则通过。在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位列榜首。对于节能环保的产业化,王少宏提出了独创性的发展方案———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集聚,将上下游企业集中,可以大幅降低土地成本,并减少物流和仓储成本。成本的降低,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专业机构参与,同时有效促进金融机构与节能环保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交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在当天的圆桌会上,王少宏发布了“节能减排技术选评”。“节能环保产业大规模产业化必须是先进的、主流的、核心的技术,如果方向错误,那么各方面都是资源浪费。”王少宏希望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选评推动中国节能减排技术大规模市场化、通用化,希望共性技术能够推到国际市场。

“节能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能够获得政府巨大的政策支持。”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表示,但是亟待科技发展的引领和科技创新的产业驱动,技术创新是进入这一市场的首要条件。

为了能让联盟企业共享先进技术,中节盟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低碳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立足国家“节能减排”和构建“低碳经济”重大战略目标开展科学研究。

清大远景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言平院长表示,无论从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引导层面,还是资金的扶持力度来看,未来20年,节能环保产业毫无疑问将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科学规划是前提。

破解融资瓶颈

中小企业投融资难已成为世界难题,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介入,解决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重中之重。

“成立联盟的目的,除了产业链企业的集聚合作,重要的不可缺少破解节能环保企业投融资难的问题。”王少宏表示,希望联盟能够给联盟企业提供投融资的服务或者解决方案。

目前,中节盟根据多年发展经验,针对节能环保产业资金的需求情况,已联合20多家机构和投资公司发起了3个基金,分别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节能环保项目发展基金”、“低碳园区发展基金”。希望通过中节盟的努力,为投资人和节能环保企业解决投融资的瓶颈。

用王少宏的话说就是“兄弟缺钱,找我签字盖章,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因为我们彼此了解。但如果是陌生人,可能还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就会影响到企业融资。”王少宏希望通过产业联盟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作为一家投融资机构,中融基元(北京)资本投资管理中心非常看好节能环保产业,但苦于有资金无项目。董事长王德友表示,“我们比较看重产业的未来发展”。他希望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自有私募基金展开对创业优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上市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以实现出资人利益价值最大化。

“节能环保产业目前是国内最好的产业之一,也是国家政策层面非常支持的产业。”王德友表示,现在很多节能环保企业,拥有好的产品、好的市场,却缺少资金,但作为中节盟的合作伙伴以及中节盟的项目,中融基元将会优先考虑,优先资源整合,给予充分的支持,实现终极共赢目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