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4版:特4 中国企业“双十大”·论道 上一版3
第44版            特4 中国企业“双十大”·论道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学家传媒学者为榜单竞献箴言

来源:中国企业报  

经济学家传媒学者为榜单竞献箴言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企业需要更好的舆论环境

经济环境的形势压力很大,但是也不那么悲观,危机危机,危中也有机。

对今年的形势总的判断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但是,我认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于现在的形势和看法有几个问题还要更多地关注一下。

第一,目前的世界经济。在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会是缓慢的增长时期,包括欧洲和美国,对于企业来说,国际贸易增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各国考虑结构调整的问题。美国人提出来要实业化,对于中国来说,在此过程当中,企业也应该关注怎么样寻找调整的机遇。

第三,国际政治的影响。中东的问题、北非的问题,包括南亚的问题等,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国际政治的影响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些关注点,其中对我们有不利或者有机遇,通胀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上涨,企业成本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还是要想怎样立足于自身,能够挖潜增效,在困难的环境下,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怎么样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以舆论环境为例。我今天关注了一个问题,刚刚公布的社会责任十大新闻,其中有6个是负面的,正面的只有3.5个:第一个是发布了多少份责任报告;第二个是说企联全球契约,这是综合的;第三个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第四个是负面到正面,由于日本海啸核危机,中盐集团积极组织市场。这都让我想到的是看大的环境。因为正面的东西报道得少了,所以在评的时候,不能拿更多正面的东西供大家选择。

举例来说,华润集团的事情,那是带有农村生产组织方式根本性变化,不但是社会责任,还解决“三农”问题,这么大的新闻,因为报道得很少,关注的人也很少。希望新闻界报道企业或者报道企业情况的时候,不要眼睛总盯着报道负面的,正面的也应该多报道。

说句实话,企业也是需要表扬的,对孩子似的,要多表扬和激励他,我希望在座的新闻界同志,在这方面多做工作,能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环境。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稳中求进关键在“进”

这场论坛的主题是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之所以将这个话题作为论坛的第一个板块主题的原因,在座诸位企业家都知道,对2012年的两个判断人们越来越有共识了:

一个判断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会持续存在,所以对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说明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还会非常慎重。

第二个共识就是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也在加大。虽然我们一再讲增长速度下降是主动性的,但是主动和被动之间实际上有时很难界定。下行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导致今年必须要双稳,一是稳定通胀,二是稳定增长。但是稳定不是目的,关键是稳中求进,所以我想这场讨论引到今年企业环境上,就是稳中求进。稳在哪里,进在哪里?这是在座诸位要讨论的问题。

我刚才听了几位企业家和彭华岗局长的讨论,我觉得讨论稳中求进的时候,大家偏向于进,重点在进,怎么样进?我总结了三句话:

一是深化改革,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民营企业要开放创新创业的空间,关键在深化体制改革。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重视实业,要重视技术创新。如果像过去那样,虚拟经济恢复那么高的时候,谁也不搞实业了,也就不重视技术创新了,过去的优势就丧失了,所以说重点在于转变增长方式。

三是调整经济结构,不调整结构也很难进。2012年关键在进,进在三句话,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企业家在2012年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进,中国仍然还是世界的领头羊,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较高的速度,就像今年是龙年一样,永远是龙在领先,龙腾虎跃。

经济学界对今年的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在座的企业家都乐观,但愿今年会很乐观。关于改革当中的金融结构改革,从过去的银行融资、证券融资到股权基金融资这三大融资当中中国第三块比较少,结构是不合理的,应该加大金融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PE的部分,未来中国PE的发展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将会有很大的突破点。中央党校经济学教育部副主任韩保江:中国企业应以变制变

世界面临大的变局,危机之后面临重大的调整,2012年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好2012年和2012年之后的若干年?新的变局当中中国企业如何以变制变,中国有句俗话,时势造英雄。从中国的发展、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过程当中,确实造就了中国的英雄企业、英雄企业家,中国的英雄品牌。过去讲四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技术,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中国的产业要想真的适应全球的大变局,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跑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民企、国企立足变局下自我调整、自我创新。在创新过程当中,一要有信心,二要有雄心,三要有耐心。中国30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浪淘沙,留到今天的民企和国企是响当当的企业。要有雄心,中国的国企和中国的企业家,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拥有着民族复兴报国的思想。要耐心,我们和世界的一流企业在对标过程当中总还是有差距的。差距不是一夜之间一天完成的,需要累进地创新和积累。

中国这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大的自由空间下,国企民企外企相互竞争,百舸争流竞争创造的。一是辩证地看待国企。社会上也有一种论调,凡国企必报。国企出了问题就不断地放大,如果这一轮中国有利地或者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国企起了一定的中流砥柱作用。二要科学地看待民企,不要把民企单纯定位为创造就业,就是国有企业的拾遗补缺,民营企业已经是中国创新、中国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很多地方三分天下有其二,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之无愧当红的主角、名角。三是要爱心地看待企业家。企业家是人,企业家不是神仙,要宽容企业家的失误,更要宽容企业家所犯的错误。

我们总是期望企业家是一个神,包括杰克·韦尔奇,乔布斯,都不是神,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善待两大主力军和一个领军人物,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业就能够在大变局当中独领风骚。中国政法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所长杨帆:汇率不可能升过1:6

我先说对宏观的判断,世界经济继续不好,但是美国长期以来还可以,真正不好的是欧洲和日本。有10—15年时间基本上可以把德国、日本所拥有的第三次革命核心的技术吸引到中国来。

但是现在兼并不一定是时候,现在要做好准备,盯住竞争对手,盯住了优质资产,准备好了,等到他们垮台,再买。现在不是好的时候,好的资产不卖,坏的资产我们也不买。在今年或者明年,资产会跌得更不像话,那是我们兼并的好时机。这是第三次革命。

对于企业来说,宏观好不好,对创新的企业来说是没关系的。有人说经济学家最没用,还不如企业家说得好呢,说得很对,经济学家判断形势历来悲观,尤其是中国的形势,过于悲观。

西方的垮台对中国相对来说是有好处的,对于竞争来说,我们讲长期竞争,不是在非理性繁荣的时期,前十年所有人都好,而且所有的企业效率,靠的是世界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中国的国企相当一部分是掌握资源的,所以资源涨价了,效益就好了,再过几年要跌,日子又不好了。

很多企业靠的是地皮,这与所有制没有关系,今天是企业大浪淘沙的时代。为什么不能听经济学家的,我们所讲的东西,包括MBA、EMBA讲的都是需求拉动,凡是总需求拉动的,都是夕阳产业,怎么样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那不是创新型的企业也不是发展期的企业,而是走到饱和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真正创新的企业是垄断的,刚出来的新产品有知识产权,可以三到五年,成为垄断或者寡头。

对宏观形势的判断。我认为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升过1:6,十二次跌停是特别好的事,人民币汇率终于浮动起来了,我预测没有什么升值空间了,这次波动是由于欧元看着不行了,世界突然增加对美元需求的预期,这个情况对中国是很有好处的。

最基本的几个判断,高科技还有前途,传统产业也没有到山穷水尽,中国钢产量生产能力7.8亿吨,2011年是7亿吨,意味着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我认为不会低于9%,至少还能够维持5—7年,中国没有完成新经济,靠政府投资拉动,修高速公路、铁路、停车场还有5—7年的时间,中国的形势没有那么悲观,说悲观的都是胡说八道。传统产业没那么悲观,还有几年的发展。

中国从来都是由对内需拉动的,对出口依赖没有那么高,因为加工贸易占出口的60%、70%,进出口是重复计算的,要扣掉1/3,中国外贸依存度从来没有超过40%,现在只能降低,不会再提高,中国经济基本靠内需,内需启动需要重大的改革。

如果有重大的改革,中国的经济潜力还要大,国有企业分两个方向改革,一是改为战略产业,国家股权控制逐步退出,股权控制转向非股权控制,走向国际。二是把国有企业国有股东逐步转到社会基金,建立真正的全民所有制,如果这样的话中国股市要大涨特涨,如果现在宣布10%的国有股划入中国社保基金,中国股市至少从2000点翻到6000点。

论语“双十大”评选独具价值和意义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贵报发起评选的“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新闻”(系列)很有价值和意义,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企业转型的进程中,2011年我们中国企业发展所经历的大事,所取得的成就,很让人鼓舞!而所评选的“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人物”,都是中国最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企业的领军人物,既有代表性,又有说服力,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我们中国企业家的贡献与业绩、风采与魅力,很使人高兴!祝愿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发展业绩,做出更大社会贡献!

应关注评选所形成的深层次思考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企业的重要举措、重大事件,为舆论所关注。《中国企业报》对过去一年的企业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分析,评选出最具关注或影响力的新闻。评选不是目的,评选的导向及形成深层次思考,才是应该重点考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报》的评选是有意义的。

从榜单可触摸到经济脉膊

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中国企业十大新闻简洁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中国企业发展与探索的图景,有成就、有问题,也有灾祸和危机。从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力量,也仿佛触摸到了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脉搏。

这是一个专业新闻传播平台

吕尚彬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的伟大企业即将诞生,企业的力量正在充分释放的今天,《中国企业报》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它已经成为这样一个专业新闻传播平台:聚焦企业发展的问题,监测企业发展的环境,记录企业的成长历史,表达企业的理性诉求,展示企业的宏图大志,书写企业崛起的轨迹,呈现企业腾飞的价值,探寻企业的创新路经。

榜单有春秋式编年史风格

朱春阳复旦大学媒介经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和十大企业人物,仿佛2011年度中国企业的一部春秋式编年史,宏大、清晰、深刻,榜单富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企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良好的企业舆论环境,中国企业报推出的这个新闻榜单和企业人物榜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舆论环境,愿这个榜单越来越有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