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环球2011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环球2011
 

2012年1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乔布斯:重塑世界的科技创想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乔布斯:重塑世界的科技创想家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苹果第一大的代工生产国,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将继续怀念哀悼下一个乔布斯,而无法像美国人那样带着一种骄傲去哀悼一位天才的隐去,期待下一位天才的到来。虽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创新精神的传统,但是创新精神这个概念就昭示着这种传统是不需要继承,只需要开创的。如果我们能更为自由、开放地去建设中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终有一天,中国也将产生自己的伟大创新者。”

诚然,人人都有悼念乔布斯的权利,但人人也有不悼念乔布斯的权利:乔布斯的成功是源于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坚持和面对挫折的坚忍不拔,如果真想学习乔布斯的伟大,抛开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否则,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乔布斯。

乔布斯之死让罩在他身上的神圣光晕越发浓烈,然而窃以为,还是浑身毛病的乔布斯更让人觉得可敬可亲……他既是“极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功利十足的实用主义者”,乔布斯天赋异禀,成功难以复制,可以复制的是成就他的环境和制度,这才是乔布斯精神遗产可以泽被人类,也可以被肆意挥霍、浪费,一直加以山寨、扭曲的要害。

乔布斯大吃创新蛋糕

是推销艺术还是工程实力?是天才创意抑或冷酷无情?又或者仅仅因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天生就具有远见卓识和无可挑剔的品味?无论乔布斯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的天才能力可不止一点。甚至他的“副业”皮克斯(Pixar)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苹果(Apple)是乔布斯的初恋,他白手起家创立了这家公司,后来又从悬崖边上把它拉了回来并打造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也难怪我们许多人对乔布斯的去世感到难过———他要活着,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是乔布斯的诸多创造让我的生活更美好。但奇怪之处在于:我拥有苹果产品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两周,两周时间已足以让我放弃,并把它退还给苹果公司了。(顺便说一下,苹果公司的顾客退货部也是让人无可挑剔!)我的MacbookAir硬件炫极了,可软件有些花里胡哨,界面也不够直观。我的iPad华丽得很,可它太重了,不太喜欢无线网络,而且直到我在Windows笔记本电脑上进行了一些极其荒谬的操作之后,它才可以开机。

苹果从来没有从我身上赚到过一分钱。那么,为什么我要说史蒂夫·乔布斯改善了我的生活呢?理由是,我被各种外观出色效率出众的技术所围绕,正是因为其它公司都在追随苹果的脚步。若不是苹果对WIMP(窗口、图标、菜单和光标)环境的改进和推广,我们不知要多久才能等到微软(Microsoft)的图形界面———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情形啊!很难想象,要不是因为苹果的漂亮字体,比尔·盖茨(BillGates)会对字体产生多大的兴趣。除了台式机以外,我还有类似的经历告诉大家:我有一部Android手机,它欠iPhone的可不止一星半点;我还在期待可以拥有一台能与MacAir相媲美的Windows笔记本;还有,世界上的每一台平板电脑都应该向iPad致以敬意。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其中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创新收益的分配不尽合理。换成更通俗的话讲,一位企业家烤熟了蛋糕之后,自己只能保住薄薄的一块。不由让人担忧这是否会阻碍创新;在某些行业,创新者想到自己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并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全社会坐享其成,希望凭空分得收益,可能会感觉灰心丧气。但在计算机行业,似乎还有数不清的企业家乐于为了那微小的一份社会收益而冒险。

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Nordhaus)于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试图准确地计算出这一薄片到底有多薄。诺德豪斯认为,创新者在其发明所产生的社会总收益中仅能收获

“微不足道的”2.2%。其它97.8%则造福了消费者,部分原因是竞争对手们很快就赶了上来,还有部分原因是没有一家公司、哪怕是垄断企业,向每位消费者收取的价格能够与其个人愿意付出的数额相符。

诺德豪斯教授的估算充其量可以被看做一种推测,部分原因是他只能够集中研究那些促进生产成本下降、进而降低价格的发明创造。如果那就是衡量标准,万维网(WorldWideWeb)和盘尼西林(penicillin)等发明勉强说来也算符合。不过,我觉得可以有把握地说,万维网创造者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和盘尼西林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从他们的创意想法给社会带来的总价值中收获的份额远远低于2.2%。

乔布斯是一个例外吗?使我注意到诺德豪斯论文的是《投资者年鉴》(Investors'Chronicle)的克里斯·迪洛(ChrisDillow)。他认为,乔布斯在品牌塑造和设计方面的天分帮助苹果公司从创新者的蛋糕上分得了出奇大的一片。或许他说的对。苹果的股东们近几年无疑赚得盆满钵盈。但更多的收益还是流向了顾客———而且不仅仅是苹果的顾客。

中国何时才能出乔布斯?

这年头,在亚洲几乎没有什么美国英雄。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是一个最大的例外,他广受钦佩的原因是他被视为白手起家的美国人的典范。对于很多粉丝而言,特别是中国粉丝,这位已故苹果(Apple)首席执行官是一个令人不自在的信号,提醒着中国人,要想培养出一个拥有类似成就和境界的人,他们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目前尚不清楚,究竟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培养出一个乔布斯。但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培育出同样的创业文化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缺少几个要素,它们大多与两个领域有关:教育和金融(尽管众所周知,乔布斯曾从大学辍学)。

另一项巨大挑战在于确保好的创意得到融资。在亚洲金融危机即将结束时,被视为处于亚洲科技公司前沿的三星(Samsung)创办了一家风险投资分支机构。当时,这家公司正奋力存活下去,为了削减成本而被迫裁掉工程师。该公司发现,被裁掉的工程师中,有很多人在离开这家大公司之后比当初在这家大公司工作时还要高产,因此,该公司创办了自己的风险基金,投资于前员工组建的初创企业。

中国也在艰难应对挑战,确保企业家和较小的公司能够得到所需的融资。如今,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仍围绕着国有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这些庞然大物继续得到大部分银行贷款,支付人为压低的利率,尽管它们在经济产出中的比例却日益缩小。

在这个利率受到严格管控的世界里,银行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更别提初创企业了,因为它们无法收取足够高的费用来弥补风险,而且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担保。

中国的资本市场仍不发达。对于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影子银行更类似于典当行或高利贷。尽管中国建立了数百家私人股本和风险基金(初创企业融资的最适当来源),但现在很多基金似乎更关注于融资,而非找到下一个乔布斯。

较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在影子银行体系之外获得资金的难度现在已成为政府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影子银行体系中,贷款利率被人为抬高。日前,中国国务院宣布,将采取措施,呼吁银行为较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承诺放松贷款标准,并表达了对风险投资等另类融资渠道的支持。

(本文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