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碳市场被指“赶鸭子上架”国内企业自愿减排动力不足,欧盟航空业碳税箭在弦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玉志/文

中国碳市场被指“赶鸭子上架”

康铁良在去年12月10日坎昆会议结束的同一天,启动了河北光磊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磊公司”)生物质炉具的自愿减排项目。这是国内首个生物质炉具自愿减排项目。

“这是我做自愿减排项目的第4个年头,看到自愿减排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的信心也越来越大。”作为光磊公司董事长的康铁良4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坎昆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他还是特意选择这一天启动项目,算是表明减排的积极态度。

康铁良说,粗略计算,北方一家农户、一个采暖季,大约能消耗2吨煤,释放3吨二氧化碳。如果能全面推广生物质炉具,3吨二氧化碳就能全部被替换掉,因为生物质燃料是零排放的。

然而,康铁良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过去的3年经历,他还是感觉非常痛苦。

康铁良坦言,由于当前国内碳交易没有实行总量控制,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企业自愿减排的动力都不足。

欧盟近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所有飞经欧洲的飞机收取高昂的碳排放费用。

包括康铁良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激励因素,刺激中国相关部门和从业机构加速推出中国自己的碳交易市场。

“欧盟此次对航空业征收碳税,意味着中国碳市场被赶鸭子上架了。”一位长期研究碳市场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然而,在没有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推广自愿减排的项目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可以算是中国碳市场推出前的‘练兵’吧”。缺乏总量控制:自愿减排动力不足

谈到此次自愿减排项目,康铁良大倒苦水:仅仅去年,投入到自愿减排项目中的研发资金就达到200万元,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投入。

“基本上是用公司其他产品的收入来贴补此项目的‘窟窿’。”康铁良说,其实,单纯从企业自身来说,做自愿减排项目,只是从市场前景赚取利润来着手的,“我们推广生物质炉具,让农户使用生物质燃料,就间接减排了。”

据了解,由于中国没有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当前无论是市场买方还是供方进行减排,大多是自愿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这导致自愿减排的需求不大。

康铁良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国内生物质能源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发掘,无论是国家产业政策还是市场都还没有认可,单靠一个企业、产业很难发展。

光磊公司的项目计划3年内在全国推广30万台生物质炉具,配套建设2000个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点,年产10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目标。

“一般我们是资助农户70%的资金来购置生物质炉具,农户只要出价格的30%即可。”康铁良告诉本报记者,“去年有600多户农户采用了生物质炉具,比预期多了100多户。”

康铁良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当前农户的消费习惯和观念还没有改变,此次项目旨在局部试点。未来该项目发展顺畅后,会是一个循环项目;项目产生的碳指标,一是通过相关机构在市场上销售,二是将其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来做。(下转第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