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综合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变电站立体协同智能巡视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飞 杨宁 尚文同

近日,“2024年度电力科学技术奖”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 90 周年暨 2024 年年会开幕式上隆重颁发。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变电站立体协同智能巡视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团队在智能电网领域科技创新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推动电力行业变电运检专业智能化转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

技术革新——应对挑战的破局之道

电力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变革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带来了设备规模的激增,这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巡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运维需求,行业面临着监控盲区、装备可靠性与精度不足、缺陷识别能力有限以及状态预警能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巡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增加了运维的复杂性和风险。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基于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从“巡视方法”“智能装置”“诊断算法”“技术体系”四个维度解决变电站智能巡视应用关键问题。提出了变电站多装备立体协同巡视技术,解决了点位可达性不足和存在巡视盲区的难题,实现了巡视装备全面覆盖变电设备的精确控制;研发了多光一体自主聚焦、追踪、控制智能巡视装备,实现了可见光、红外、激光雷达和双自由度云台一体化灵活搭载;提出了时空融合分析的变电缺陷识别预警算法,有效提升了缺陷和状态识别准确率;建立了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技术标准体系,首次搭建了变电站立体协同智能巡视系统,实现了智能巡视装备标准化建设、实用化验证、轻量化选代,推动了立体协同巡视技术在设备领域大规模应用。

“变电站立体协同智能巡视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的实施,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显著的成效。项目成果已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东、安徽等省公司两千余座变电站应用,月均巡视3.89万次,发现设备温度异常、渗油、设备变形、人员安全风险等缺陷和事故苗头多起,市场总量达数十亿元。

团队共创——驱动产业发展的智慧之路

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强大的研发团队。该项目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机巡管理中心、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项目团队汇集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共同面对并攻克了变电站智能巡视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技术、新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推动了电力行业技术进步的新浪潮。团队的工作成果不仅在行业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成为推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业内专家指出,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人工智能与电力运检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变电主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巡视系统的应用,变电站的运维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巡视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不仅提高了运维效率,还降低了人工巡视的安全风险,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电力快速发展需求,实现电网数字化转型,推动变电站“两个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电力系统贡献力量。”上述项目负责人如是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