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第八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第八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报告》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第八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十一次全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10月18日在京举办。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原执行副会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在峰会上发布《“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报告》暨案例展示。

盘点海外园

“诚如大家所知,第八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在2023年10月18日发布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附件中,被非常明确地列入‘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发布《‘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切响应!”冯并说,《报告》的发布暨案例展示环节,作为本届论坛新增的特有议程,既是一个专题研究成果的介绍与展示,又是对前七届峰会成果的回顾和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区域人口高达44亿、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0%,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极具优势,通过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可加速富余优势产能向外转移,拉动产品对外出口,满足不同地区的供需和消费。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多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其中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均为中国。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海外园区,因地制宜发展园区经济,推动沿线国家发展,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先进技术标准和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目前,我国在境外创建的各类经济产业园区数量庞大,仅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我国“一带一路”境外园区的迅速发展,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税收,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地区繁荣与各国经贸合作。沿线众多国家高度赞赏我国园区经济的发展经验,纷纷创建各种类型政策特殊地区,以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有许多国家明确提出来,希望与我国合作,复制我国开发区和园区建设模式。

“由此可见,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通过建设海外园区,推动经贸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内园区建设的成果‘外溢’,既顺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要,也满足了国际产业和企业间的合作需求。”《报告》编写组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园区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设模式,成为当前亟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正是《报告》选题策划的初心所在。

《报告》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指导下,在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开发区专委会的学术支持下,具体由《中国企业报》集团等组织撰写。《报告》以《家·园共建,不以山海为远》为题,寓意“国家”和“园区”共襄并举,互为倚重。

介绍新进展

《报告》的主体内容,以相关专家的研究及《中国企业报》记者的调研为素材来源,以企业和企业家的需求为观察视角,从“一带一路”园区建设的总体概况、最新进展、时代价值、案例解读以及趋势分析等方面,对近 10 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内“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相关园区,做了一个系统梳理和分析。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 一个个由中国参与建设、管理的境外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成面,不仅为全球企业提供跨国发展的广阔舞台,也为共建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插上翅膀”。近10年来,受各种利好因素的影响,《报告》认为,海外园区的建设正在加速演进,园区对产业的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园区的投建模式和参建力量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成为中企“出海”新选择,园区的“护堤坡”作用和贡献值也在稳步向上。

《报告》通过大量的事实介绍,证实跟随“一带一路”向外延伸的海外产业园,作为国际合作的载体、平台和抓手,不仅打开了中国外贸新格局,提供了产能合作新平台,还为东道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经验,促进了东道国产业升级,加强了沿线国产业链合作。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园区,正在发挥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报告》以相当数量的经验总结,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园区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投资主体的改革创新;不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综合调动启用资源要素,更要注重人文价值和人文情怀的弘扬。认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带一路”园区的重点案例进行解读,是《报告》的一大重点。

《报告》编写组根据《中国企业报》的既往调研和相关智库的研究成果,借助网上征集、专家推荐、媒体评价以及自主申报等多个渠道,遴选出包括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内的近百家园区发展案例。对所有入选的案例,《报告》按照“2024‘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创新发展案例”“专精特新海外园区发展案例”“‘一带一路’沿线获中资企业青睐的知名园区”三个维度进行归类呈现,并从园区功能、规模、主业定位、产业配套、要素保障等角度,对这些列为案例的园区予以介绍。呈现这些内容,有利于园区之间形成横向对比、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也便于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对相关园区产生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

《报告》通过既有案例的总结,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哪个地区的园区,企业永远是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中坚力量。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固然以沿线国家为主,但国内沿线城市的园区建设也不可或缺。国内沿线城市及园区,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内外联动,未来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接境外园区的能力。

探索未来路

《报告》编写组专家指出,《报告》发布暨案例展示,既是一个专题成果的展示,又是对前七届峰会成果的总结;既是对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园区建设者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园区建设做一个形势观察和路径探索。

据商务部10月2日发出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直接投资存量超3300亿美元。其中2023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到40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截至2023年末,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主要投向制造、建筑、批发零售、电力等领域,而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的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

上述数据表明,在2023年中资企业对外投资中,有四成投向了园区。面对发展的新契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历经了艰苦生存期的境外园区,正在逐步进入提速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期。

《报告》结合最新动态和多家观点,分析认为海外园区正在发生一些深层次变化,主要体现在:园区的主要功能,从单一制造、贸易物流园区转向科创型、海外研发型;在空间形态上,海外园区正从工业主导型转向产城融合型;从资本注入方面,正在从重资产投入转向轻资产投入;从整体定位上,从强调“中国”转向强调“海外”。在动力机制方面,中国海外园区的发展,由“政府+企业”为主转向专业开发机构。

透过园区一系列的深层变化,专家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园区的发展,将呈以下趋势:园区的产业将向高精尖转型,并实现数字化经营;园区的运营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多方合作促进园区和企业发展;产城融合将成为海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方向;将出现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合园区的发展趋势,《报告》从建设理念、产业层次以及运营模式等角度提出,未来“一带一路”的园区,总体将体现“数字”“绿色”和“包容”的特点。因此,建议未来的园区建设者,要坚持“一带一路”思维导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挥高端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视资本的稳健运作,以及坚守“绿色园区”的发展底线。

《报告》尤其提出,既有的园区建设及运营,要充分发挥双循环重要平台作用,重视与国内园区协调配合、双向联动,重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当前,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兴起,要积极推进“数字合作区”“智慧合作区”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要站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构建跨区域的数字化产业链和数字化园区。

总之,无论是对过去的总结,或是对未来的展望,《报告》都认为,所有“一带一路”园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都是“中国故事”“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他们通过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巨大投入,不但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贡献了“中国力量”,奉献了中国情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