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公司
 

2024年9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创效战高寒 防渗铸基启新篇

中国水电七局“高寒地区宽大裂隙帷幕灌浆技术研究”项目荣获第四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一等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富平 唐应鹏 王新锋

我国国内乃至国际大坝基础工程施工经常遇到宽大裂隙的情况,在围堰及地下厂房地基处理过程中,已研究出一套较完整的应对处理技术,但在高寒地区主体工程中尚未有过先例。高寒地区宽大贯通裂隙帷幕灌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效解决了高寒条件下永久防渗帷幕区域宽大贯通裂隙的处理难题,其内涵深远,意义重大。

该课题研究依托于地处雪域高原、高山峡谷区域的斜卡水电站,电站坝顶高程3168米,冬季环境温度低,最低温度达到-15.6℃,昼夜最大温差达27.8℃,浆液凝结时间长。不止环境和气候,该工程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卸荷、张拉裂隙发育,尤其是右岸施工区域,多发育宽大贯通裂隙,浆液扩散范围远,耗浆量大。

在坝址防渗帷幕处理中,面临着浆液可控性差、低温条件下浆液初凝时间长、施工工效低及工期时间紧等问题。

以实用为驱动

研究团队针对高寒地区复杂地质条件和宽大贯通裂隙灌浆的特性,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及现场帷幕灌浆试验,确定采用“辅助帷幕+主帷幕”的布孔方式。根据环境温度和岩石裂隙发育程度,采用自密实砂浆、双液灌浆法对辅助帷幕进行控制性灌浆处理,待形成相对封闭区域后,再采用较高压力的普通水泥灌浆进行主体帷幕施工,以起到围挤压的挤密作用,确保了幕体质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紧紧围绕高寒地区宽大裂隙帷幕灌浆处理研究的关键技术,以斜卡水电站首部枢纽基础处理工程施工为背景,结合电站特殊地质条件,进一步推动和研究、优化宽大贯通裂隙处理措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双液灌浆为主,自密实砂浆相结合的控制性灌浆方案。双液灌浆用于宽大裂隙控制性灌浆,兼顾中小裂隙,低温季节用于缩短水泥浆液凝结时间,由于其使用受孔深及地下水影响小,在现场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自密实砂浆主要用于右岸死水位3115米以上高程浅表30—60米宽大贯通裂隙及空腔充填式灌浆,膏状浆液在永久防渗帷幕中进行了灌浆试验,为类似工程膏状浆液施工积累了经验。

以创新求发展

该技术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众多技术成果。其中,团队研发了一组自密实砂浆配比及其搅拌、灌注工艺,该自密实砂浆不离析、不泌水、填充密度高、遇水不分散,首次在宽大贯通裂隙帷幕灌浆中成功运用,填补该项技术空白,水泥用量减少,节约投资,节能减排。

与此同时,还研发了抗剪屈服强度大于200Pa的膏状浆液,内聚力和塑性黏度大,具有自堆积性能,浆液扩散范围小,在永久防渗主体帷幕中首次采用。在同等水灰比条件下,浆液结石的抗压、轴心抗压、静力抗压弹模均略高于纯水泥浆液;抗疲劳性能、抗折、抗剪、抗冻、抗硫酸盐侵蚀、抗水渗透性略低于纯水泥浆液结石,但均在80—90%以上,相当于水泥浆液增大一个比级的数值,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一种适合高寒地区的速凝灌浆材料及其灌浆工艺也应运而生,采用随时混合即时灌入灌浆工艺,浆液具有黏度时变性,混合初期为宾汉体,中期为膏状体,后期迅速为塑性体硬塑性体,浆液在流动过程中不沉淀、不析水。根据外加剂掺量调整浆液凝结时间和黏度,控制浆液扩散范围,减少水泥用量,缩短凝结时间,加快工程进度。双液灌浆塞使得两种浆液在孔内混合,解决可泵时间短的问题;水泥浆液与外加剂单独搅拌,利用高喷中定喷的原理,解决外加剂与水泥浆液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以科技获荣誉

高寒地区宽大裂隙帷幕灌浆技术凭其先进性和实用性,获得多项荣誉,可谓硕果累累。2015年,该项技术被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发明专利:一种自密实砂浆组合机其制备方法、一种自密实砂浆及其深孔帷幕灌注施工方法、一种双液法灌浆塞及采用该灌浆塞的灌浆方法;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液法灌浆塞、一种浆液灌浆模拟试验装置、一种灌浆用孔口封闭装置;获得工法:《高寒地区宽大贯通裂隙双液灌浆施工工法》先后获得中国电建工法、电力建设工法、四川省级工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获得科技奖项:第四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度四川水利发电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以效益促推广

高寒地区宽大裂隙帷幕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工艺、新技术,因其较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使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依托项目斜卡水电站已安全运行整整十年,该技术已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左岸工程、锦屏一级水电站基础处理工程、西藏扎曲果多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结安装工程、叶巴滩水电站大坝工程边坡支护等工程成功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高寒地区、宽大贯通裂隙的地质缺陷部位加固处理及工程防渗问题,可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省投资,保障安全的目的。不但对依托工程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还为类似工程积累资料和提供参考,在我国西部水电开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