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24年7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国资委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以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助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五版)功能使命类改革,就是聚焦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国有企业的使命责任,推动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体制机制类改革,就是着力破除影响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效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向上、多点突破态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第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重塑优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科技创新领域亮点纷呈、令人鼓舞。比如,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等等。

第三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董事会建设持续深化、制度不断健全,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更加注重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

第四是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导向作用更加精准。加强监督问责,推动各类监督力量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与深化提升行动重点工作有机衔接、一体推进、统筹抓好落实。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取得新的突破。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明确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加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投入布局。聚焦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机制,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把国有资产守护好、发展好。

以打造“三个高地”为抓手,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问:能否介绍一下国有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另外,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堵点,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王宏志: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作出专门安排。国有企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必须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去年以来,国资央企以空前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一方面是强化创新策源,促进科技和产业同向发力。实施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技术、新模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另一方面是优化发展生态,强化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实施一揽子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政策,对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给予考核加分和利润加回,今年超过80%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升级,并且累计对25万名关键人才和科研骨干实施了股权分红激励,形成了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的看,国资央企已经初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性思路、体系化布局,各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也在抓紧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打造“三个高地”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推动中央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我们将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以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需要为主攻方向,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在研发周期长、攻关投入大、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的领域坚定投入,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我们将打造“产业高地”,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产品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并重,不断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我们还将打造“改革高地”,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快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管理方式变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同时,创新组织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持续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同时,我们感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国资央企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各类市场主体的共答题,我们将继续深化同各类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的合作,和大家一道,共同研发新技术,共建产业新生态,齐心协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开展“AI+”专项行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问:我们比较关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发展的情况。此前,国资委也启动了“AI赋能产业焕新”的工作。不知道目前工作成效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

方磊: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我们积极顺应形势,主动担当作为,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国资央企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作为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部署的主要方向,制定印发行动计划,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开展“AI+”专项行动,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上同步发力,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积极进展。

算力底座加速夯实。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为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基础模型稳步建设。支持“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强化技术攻关和生态培育,推进多模态大模型与跨模态图像生成能力追赶国内一线水平。持续推动大模型开放赋能,带动产业央企、民企、高校院所等共建行业模型。

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在新材料、通信、制造等领域打造超百个应用场景,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在物流、金融、医疗等领域初步构建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开发数据治理工具,逐步对外提供数据加工等增值服务。

产业带动持续加强。多家中央企业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会议上发布软件工厂、5G+AI新通话等标准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能源化工等领域强化与华为、科大讯飞等民企合作,形成供需对接,联合打造行业大模型并推动落地,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央企业也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抢抓战略机遇,携手各方力量,加快成为智算资源的供给者、应用场景的转化者和产业生态的培育者。一是深入挖掘高价值场景并全面开放,开展供需协同合作,形成一批行业应用示范标杆。二是探索高质量数据集标准体系与建设路径,分批构建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三是有序推进智算中心和算力调度运营平台建设,做强智算能力供给,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四是紧盯前沿提升基础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一批产业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对外赋能。

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问:这几年中央企业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一批重大工程和标志性项目,比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等。请问,“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时代机遇,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王宏志:中央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资央企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累计在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在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为共建国家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具体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基础设施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基础设施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合作积极开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一批示范性项目,比如,雅万高铁开通运营9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00万人次,还有,电信企业海外服务网络遍及40多个共建国家,亚欧海缆5号项目极大提升了沿线通信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积极践行ESG理念,累计承担重点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约300个,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卡塔尔光伏电站等标志性项目顺畅运行,有效助推所在国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同时,惠民利民成效持续显现,带动当地近百万人就业,中央企业积极开展民生项目,比如,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华龙一号项目满足了当地2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科特迪瓦城市供水项目使230万人受益。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八项行动。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国资央企将深入抓好落实,发挥优势特长,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着力拓展互联互通的新通道,深化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拓展健康、绿色、数字等合作新领域,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

我们将着力打造共建项目的新标杆,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建设好、运营好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标杆项目,同时积极对接民生需求,建设更多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工程。

我们将着力夯实安全发展的新基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境外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来源:国资小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