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下基层”金钥匙 书写“不负人民、不负时代”新答卷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学习落实“四下基层”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郝晓红 薛菲 本报记者 左振乾
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深入中化局湖南院家属区危房一线接访现场办公 |
木里项目治理前后对比图(治理前) |
木里项目治理前后对比图(治理后) |
编者按:
3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既是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决策科学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中央企业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做强做优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法宝。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带队一年之内三赴宁德学习调研,让“四下基层”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和“金钥匙”。
“‘四下基层’彰显求实作风,更具人民立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源头活水。每当我们工作遇到困难,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总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中煤地质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深有感触地表示。
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金钥匙”
中煤地质总局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部署推进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的实施方案》,建立“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和工作架构,确定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工作要求,探索“定人、定责、定点、定题、定时”的“五定”调研机制,用好“一名领导、一个问题、一周蹲点、一份报告”的“四个一”调研模式,聚焦改革发展、群众关切,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整改清单,推动“四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
党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身”入基层,摸准实情、精准施策。开展“三进三讲三带回”,即送学“进项目、进车间、进一线”,把党的政策“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带回基层情况、带回群众意见、带回良方妙计”;为民服务“心”在一线,建立连接党心与民心的多种渠道:设立党委班子成员基层单位信访工作联系点,设立“现场接待日”,使基层群众诉求“一站式”直达总局党委。对于长期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形成“设立专项、包案到人、接诉即办、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回头督查”的闭环机制,并将信访工作成效纳入企业领导人员年度考核体系。
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自去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局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针对性调研千余次,一批接地气、有实效的制度措施迅速出台,一批关系到职工福祉、关系到改革发展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扎根于基层一线,秉承实事求是态度开展的调查研究,使调研成果转化更高效,也使总局党委与职工的心贴得更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先算政治账,答好“为民服务”思考题
“这件事能不能办成?”“我们能不能住上新房?”……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3年5月,面对中化局湖南院基地家属区居民危房改造这个急难愁盼问题,中煤地质总局党委用实际行动回应职工群众的深切期盼,以“破冰之举”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举解决持续十多年上访的“老大难”问题。
“国之大者”,关键在于民生。面对汛期危房拆迁、群众转移安置问题,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星夜兼程直奔湖南长沙现场一线,走入危房,走到职工家里,查实情、听民意,坚定提出“先算政治账,再算经济账;先算安全账,后算项目账”,通过现场办公、线上调度、督查督办,积极稳妥推进,七栋危房,2300多名离退休职工和家属,抢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部转移撤出。
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煤地质总局党委第一时间派出技术专家组参与汛期地质灾害事前防范和灾后救援治理工作。在广东,安排30余人次在梅州市20多个乡镇参与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出滑坡、崩塌灾害风险点位72处,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突出点位的8户32名村民已得到政府及时转移安置;专家组编制的《梅州平远县、蕉岭县及其周边强降雨斜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排查工作报告》,为当地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科学指导。在浙江,安排约20人次在衢州市常山县,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诸暨市,丽水市景宁县等地驻守,累计排查地质灾害点位524处,巡查地质灾害点位267次,应急调查点位46处,应急值守66次,检查和监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6个,配合当地政府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共601户1051人。
跟随总书记脚步,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中煤地质总局党委秉持“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到哪里,总局党委就跟进落实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擘画部署什么,总局党委工作重点就是什么”的政治理念,将“四下基层”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煤地质总局工作实践中。
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中煤地质总局承担的“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使这里恢复青草连绵、山花烂漫、水鸟飞翔。曾经这里因露天采煤,留下让人触目惊心的多处天坑。
总局党委多次赴木里项目一线指导推动,做到“不仅坐镇指挥,更是上场战斗”。经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提前一年完成地形整治、覆土复绿和水系重塑,构建一套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修复体系,使木里矿区恢复了往日生机盎然的高原美景。目前总局木里项目团队正在无偿进行日常生态监测和放牧、养护实验,探索牧、养平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不懈努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煤地质总局党委聚焦主责主业,围绕职责使命,主动靠前与陕西、甘肃、江西、广东、内蒙、山西、辽宁、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区对接沟通,建立日常联络合作机制,以“地方所需,总局所能”,寻找合作切入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用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推动央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
2024年6月28日上午,在深圳市委简朴的会议室里,中煤地质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与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举行工作会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梅大高速地质灾害重要指示,就深圳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利用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商讨。当天中午,贾春曲一行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直奔会议室,现场研究上午会谈内容的落地举措。下午,总局相关部门与所属企业随即与深圳市政、环保、规划、科创、投促等部门进行对接,充分了解地方需求,细化合作内容。
在河北雄安,中煤地质总局所属水文局集团加挂中煤地热集团,于2024年1月12日落户雄安新区,目的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技术优势,构建与雄安新区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地热新能源科创研究中心,建设地热能技术设计研究院,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建设新时代绿色典范城市做出国资央企贡献。在福建福州,中煤地质总局党委与福州大学党委联合打造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实践与创新中心”,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和总局人才、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技术高地。在山东青岛,中煤地质总局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地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推动“AI+地质”技术突破。在陕西西安,中煤地质总局所属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研发的“西安数智农机调度系统”,成为夏粮收割的“智慧大脑”。大大提高了夏粮收割效率,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一致好评。
【记者手记】
为了让“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据记者了解,中煤地质总局党委近日组织第二期“青马工程”学员,赴“四下基层”发源地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寻根溯源、实境解码,深刻感悟大党大国领袖的思想伟力、崇高风范、政治智慧和为民情怀,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进取精神,开拓创新之实,让“四下基层”的种子深深扎根于青年心中。学员们来到宁德市霞浦县委党校旧址、三沙镇东壁村和东山村幸福之路展示馆,在一个个故事里,一张张图片前,青年学员用眼睛、用心灵去沉浸式感悟“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和实践伟力,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思考和感触。“我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立足实际,扎根基层,将自身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之中,主动思考、积极作为。”一名青年学员说。这也道出了中煤地质总局党委落实“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