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二版)
一是要坚持生态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企业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通过典型引领,推动绿色生产力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要坚持面向长远,把握绿色发展方向。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是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必然要求。绿色转型中,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研发、运营成本,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但长期看,这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三是要坚持统筹全局,形成绿色发展优势。企业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近期与长远、全局与重点的关系,以大格局、大思路,开辟一条高效率、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摆脱要素投入、资本投入的路径依赖,紧跟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兼顾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真正把绿色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久动力。
四、用新而定,突出企业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促稳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向新而行的新赛道,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以进促稳打开了新空间。
一是要着力提升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能和新知识。而这些技能和知识的获取,一方面,需要企业为内部职工提供培训与再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从而提升企业与职工间的合作效率,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储备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后备力量。
二是要着力顺畅劳动关系沟通渠道。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企业组织形态已呈现分散化、灵活化、网络化、平台化等发展态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愈加复杂。现代科技生产力与虚拟现实社会的发展,既创造了新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也影响到部分传统岗位人员的生存。因此,企业需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不仅要以柔性化方式预防化解用工双方的矛盾,而且要提供更多机会,激发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从而实现有效降低企业在生产、交易、合规等方面的风险与成本,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出更为和谐的关系和稳定的氛围。
三是要着力提升新型劳动关系水平。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代表,各级企联和企业家协会组织也应围绕建立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开展深入调研、主动作为。推动完善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协调协商的举措办法,从日常沟通、争议调解、集体协商等方面,服务企业创新更加适合组织发展、职业生态特征、灵活用工体系的沟通机制,积极探索开展涉企领域诉前调解工作,从而实现事前预防、源头治理的目标,并及时总结好过往经验案例,加快形成劳动领域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五、为新而坚,突出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久久为功的事业,而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是保障事业得以持续的关键要素。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涵养、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其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更影响着企业内部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价值,以及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方向。与物质资源相比,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为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环境,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是要坚定创新驱动的文化导向。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传承历史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与创新体系相匹配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阻碍。企业推动创新的根基,不仅在于创新投入的多少,还在于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的高低。只有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构建以创新为导向,支持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多的优秀实践成果。
二是要坚守质优为要的文化标识。质优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企业应把品牌培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全体动员,质量为先,长期坚守,倾心磨砺,最终形成企业最值得珍视的价值财富。众多国内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将国货产品从原来大众心目中的“山寨”印象,逐步转变成为值得人们信赖的优质产品,进而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事实表明,这个过程往往也是企业优秀文化氛围形成的必经之路。
三是要坚持协同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精神中。“和”的理念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就是和合共生、和谐共进、合作共赢。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离不开企业发展理念的坚守,内部的高效协作,同业间的交流互促,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力,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国际领域的开放合作。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更需要企业拥有“和”的文化,营造“和”的氛围,创造更多“和”的机会。
河南省地处“九州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来到河南考察,为河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作出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10周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河南企业和企业家发挥的作用,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台阶,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次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企业家参加会议,为大家近距离了解河南省、了解郑州市发展情况、投资兴业提供了机会。希望大家深入了解河南、多多关注河南,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正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7月召开,谋划我国未来新一轮经济改革发展的大幕即将徐徐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高质量发展最广泛的共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本文根据朱宏任在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的主旨讲话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