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
 

2024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吉林企业商会会长、中基集团董事长葛坚: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描绘新蓝图

来源:中国企业报  

相关报道
请扫描二维码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先进的生产力,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保障作用,就是要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引领作用。谁布局得早,谁就有望占据未来竞争的新高地;谁推进得快,谁就有机会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谁落实得好,谁就是最大的新赢家。

一、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也是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就是创新主体的关键。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民营企业家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成功做到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六七八九”,实践证明,唯有改革者强,唯有创新者胜,唯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弯道超车。优秀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家精神包括:爱国敬业、勇于创新、诚信守法、顽强拼搏、敢于冒险、洞察市场、回报社会和放眼世界等方面。它不仅引领企业创新,还将企业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精神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核心,需要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发挥作用,他们不仅要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还要确保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国家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而民营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力量。它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实践和主体的作用。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成为高水平科技自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掌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的新优势,赢得未来主动权和新动能。未来产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民营企业应抢先发展,抓住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牢牢把握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协同、新动能、新数字、新赋能、新生机、新平台,焕发新生机,产生新效能。

三、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并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多项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坚定态度,如同温暖春风,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新质生产力将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新动能、新希望。民营企业要坚信2024年是民营经济更加充满希望的发展年,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新机遇,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排除各种干扰,做大、做强、做实、做优自己的企业。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企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搞一种模式。这为各地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这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关键是要用新质生产力提升带动改变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从而达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企业自身的功能实力、产业基础、科技条件等,做到扬长避短,有所选择,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厚植沃土,激活功能,讲实效、讲发展、讲成果。

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化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目标,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才能迸发出来,新质生产力才能顺畅发展,促进高效能和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创新,目前我国科技体制也存在一些短板,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关部门要为民营企业疏堵点、去卡点、破壁垒、解难题、抓落实,重点抓好投融资、招投标、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典型问题,让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顺畅发展,一路绿灯。

(本文根据葛坚在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