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
 

2024年6月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弘扬企业家精神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以及在浙江、广西、天津、湖南等多地考察期间,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华夏大地上蔚然成风,形成并显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集聚资源,全面布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学习,认真领会,奋力实践。此次大会以“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就是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和鼓励广大企业家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结合大会主题,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向新而进,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以创新为主导,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截至2023年末,全国企业数量达到5826.8万户。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通过形成创新活力十足的企业生态,一定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领军大企业的创新引领支撑作用。近年来,以国资央企和部分民企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主动作为,按照政府导向,逐步建立起比较独立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大企业在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究,推进“由0到1”的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加快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形成汇集各方研发资源的重大科技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主导的新型创新体系。

二是要充分发挥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的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中国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提供的创新成果约为总数的70%,是创新中最活跃的力量。以“专精特新”为尖兵的中小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更加专注制造业领域,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断点堵点,加大力量投入,强化持续创新,形成细分市场的独特优势;就应依靠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联合创新等多种方式,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多层多维的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

三是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核心作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企业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多层次市场需求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卡脖子”技术,不断强化科研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同时,企业也应注重以管理创新激发自身的潜力,不断探索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步伐。企业应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经济向好发展的显著标志。

二、迎新而行,突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驱动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期企业释放经济内生动力和激发发展活力的不二选择,也是企业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要由企业一把手担纲,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在管理的每一层面、运行的每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实融合,推动智慧企业建设。

一是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随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飞速发展,企业自身及面对的数据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及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要发挥数据要素作为重要的劳动对象的作用,不但赋能其他生产要素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赋能产业链中研发、生产、交换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更好实现价值倍增。要促进数据要素与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融合,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

二是要深度探索人工智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企业应认真把握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方向,不断增强模型能力、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应用场景,以开源开放促进各类行业人工智能和模型的开发应用,培育超级功能的硬核技术。应更加重视通用大模型的开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持续投入、协同攻关,力争早日取得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突破。

三是要深度发展数智融合。在加快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数字化服务企业需要加强和制造业企业的携手。要聚焦新时期新特点,围绕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努力实现数字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数字企业和实体经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来组织创新资源,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三、依新而上,突出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任重道远。因此,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生产力丰富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发展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下转第八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