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会刊
 

2024年5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州市市长何雄:

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 共享经济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国企业报  

郑州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郑州北邻黄河、西依嵩山,地处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是河南省省会、正在加快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总面积756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300万。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36万亿元、增长7.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多项指标在26个万亿级规模城市中保持领先。

郑州是国家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对外开放门户、国家科技创新高地。郑州是加快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之城,集聚东风日产、上汽、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业15家,拥有精益达、比克电池等核心配套企业200余家,汽车产能超过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1.6万辆、同比增长3.5倍,今年预计将超过70万辆。郑州是算力之城,建成5G基站近5万座、数据机架近10万台,超7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5G网络实现县乡全覆盖,建成运行第7家国家超算互联网中心,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开工建设。郑州是钻石之城,郑州高新区是国内唯一获批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集聚了1838家超硬材料关联企业和以郑州三磨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领军的70%以上行业中高端创新资源,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郑州是超充之城,全市建成新能源充电站1500余座,公共充电桩2.5万余个,与协鑫集团、华为数字能源等合作推进充电桩建设,2025年前将建成70万根。郑州是量子之城,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34家企业、高校等集体加盟中国量子计算产业联盟;中原量子谷揭牌打造,5年内将建成百亿级量子产业集群。

近年来,郑州坚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发展方向,主动担当“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使命,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先进制造业高地方面,聚焦万亿级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车,5000亿级装备制造,3000亿级新材料、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聚链成群,制定20条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郑煤机、中铁装备等为标志的大国重器,以上汽、宇通、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国货潮品,以中科曙光、超聚变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工业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和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上海交大等6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签约落地。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13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突破7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5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全市人才总量达240万人,在郑院士达到84人,城市年轻力指数居全国第五。特别是中原科技城,累计集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77家;腾讯、阿里、京东、海康威视、超聚变等头部企业纷纷落地布局,各类数字企业达到3600余家,去年在全国同类科技城中跃居第19位。

开放高地方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自贸区2.0版,探索建设RCEP示范区,国际贸易实现“单一窗口”全覆盖,“7×24”小时通关机制、“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全面实施。“四条丝路”协同发力,郑州—柬埔寨—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全面搭建,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70万吨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球货运机场40强,中欧班列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130多座城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253亿元,海铁联运突破4万标箱。

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95%的GDP,2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4亿人口生活和消费,“枢纽+开放+产业+平台”发展路子越走越宽,“通道+枢纽+物流”优势越积越厚。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方面,塑造了“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文旅品牌,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代王城遗址保护等重大文化项目扎实推进,“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加快构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重点推进实施特色服务消费提升、国际消费集聚等9大工程,打造了21条特色商业街区和一批网红打卡地,全力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

郑州都市圈正式获批,是全国第10个晋级“国家队”的都市圈。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共享经济发展新机遇。郑州市将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优质的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让大家在郑州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经营省心、发展顺心、服务贴心、生活舒心,期待与各位嘉宾务实合作、早结硕果!

(本文根据何雄在“2024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开幕式上的讲话整理,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