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坛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催动新质生产力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暨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5月28日郑州举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王利博制图

5月28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在河南郑州盛大开启。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主题的平行论坛——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暨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将同步举行。论坛上将发布“2024年度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和“2024年度全国企业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并将邀请优秀案例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向“新”寻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了重要部署。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快新质生产力”被写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中国企业报》集团董事长、社长吴昀国表示,传播和报道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企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企业报》1988年创刊,是全国唯一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核心报道内容的中央级媒体。秉承“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中国企业报》始终将企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开设专门栏目专注报道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吴昀国表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健康成长,赋能产业链做优做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报》不仅将报道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更是搭建平台引导和推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2月3日,《中国企业报》集团在北京举行了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会上发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倡议书》,号召广大企业勇争先、善作为,做发展新质生产力先锋队和主力军。同时还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首批·百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国企业报》专门推出了“中央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报道并获中国记协好评。此外,《中国企业报》还推出了“中央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调研行动和系列报道,并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理论专版,征集中央企业负责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观点理论稿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和报道。

今年5月28日,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中国企业报》集团将举办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主题的平行论坛。届时将发布第二批“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继续做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篇大文章。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和传播,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吴昀国称。

“质”焕新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供了更多的创新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帮助企业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新质生产力还能够推动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则能够推动企业实现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架构,以及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在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这对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吴昀国对企业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吴昀国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企业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创新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更代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谈到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企业创新升级的问题,吴昀国指出,首先,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例如,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出错率,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新质生产力为企业提

示范引领,绘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

目前,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贯彻党中央要求,集中精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技术突破创“新”和产业升级增“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多年来,《中国企业报》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发[2017]-25号)和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从2018年5月起,持续深入一线,进行优化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并通过集团品牌活动进行阶段成果展示。截至目前,已发布“中国企业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共九批。

202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暨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上,将发布“2024年度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2024年度全国企业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吴昀国介绍,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主要面向全国企业、科研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专精特新、国高新及传统产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等。重点关注企业在推进科技与模式创新、培养新型劳动者、形成新质劳动资料、拓展新型劳动对象、要素优化组合等方面是否特色鲜明,表现突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且对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示范引领作用。

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主要面向全国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市县区、经开区、高新区、城市新区等。重点关注城市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创新性、评价性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成果效果;园区在服务性、创新性、示范性、评价性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成果效果。

据了解,征集结束后,案例认定工作由认定委员会、活动组委会完成。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部委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等对案例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认定和专家审定。将重点关注申报案例的创新性、国内外影响力、可持续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复制推广价值及行业特性等指标,突出“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特点。

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本次案例征集由各相关单位自行申报。征集结束后,优秀案例认定委员会将经过初步认定、专家审定等,遴选出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和推广性的标杆案例公开发布,并邀请优秀案例单位代表出席平行论坛活动、经验交流等。

对认定后的优秀案例通过交流对话、走访调研、采访报道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广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此“催动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