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纪念袁宝华同志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纪念袁宝华同志特刊
 

2024年5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念坚定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

——纪念袁宝华同志逝世五周年

来源:中国企业报  

1953年9月17日,袁宝华(前排左四)在庞家堡龙烟铁矿调研。
1985年12月18日,袁宝华在宝钢总厂调研。

(上接第一版)

充满人格魅力的经济工作领导人

宝华同志的人格魅力是有口皆碑的。这不光表现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交口称道,更表现在他组织领导的各个系统和企业中争相传颂。王梦奎同志的著名诗句“满城争说袁公好”是对宝华同志人格魅力的最好诠释。宝华同志正直谦和,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关爱他人;作风民主,多谋善断;顾全大局,高风亮节;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到他手上都能春风化雨,冰雪消融。他的这种人格魅力,似无声之命令,奋进之号角,使人们如沐春风,不令则行。可谓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人们都甘愿听他的,都愿意和他共事,都乐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大家都说,在宝华同志领导下工作,省心、舒心、放心,浑身总有用不完的劲儿!

他正直谦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他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他正气敦厚,两袖清风。他一次有错,从不二过。他对干部,看干部的长处,容干部的短处,帮干部的难处。我们在宝华同志身边工作多年,从未听过他在背后议论别人,更别说议论别人的缺点。他对犯了错误的干部,坚持批评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注重方式方法,使犯了错误的干部“知耻而后勇”。他思想解放,主动放手,鼓励干部大胆工作,勇于创新,工作有成绩,他把功劳记在大家身上,工作出偏差,他主动承担责任,让你敢于大胆去工作。

他平易近人,关爱他人。许多人谈到宝华同志都这样说,只要和宝华同志见上一面,再次见面时他准能叫出你的名字,给人无比的亲切感。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遭到“磨难”,子女生活没有着落,他每月拿出工资帮助渡过难关。当同事遇到“非难”,他获悉后主动揽责,保护同事得以解脱。部属生病或住院,只要他知道了,一定会前往家中或医院看望。他工作过的部门和单位同事去世,他必到家里慰问并参加追悼会。

他作风民主,多谋善断。善于团结一班人,齐心协力干工作。宝华同志无论在物资部长兼党委书记岗位上,还是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主任、副主任兼党组书记、副书记岗位上,从不主观武断,独断专行,始终坚持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所以,党委、党组最后形成的决议、决策,大家都能认真遵守,自觉执行,从未出现过“翻贴门神”现象。老同事们一致反映,宝华同志是自觉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最好的领导。

他顾全大局,高风亮节。仅举一例,足见风范。1965年中央决定恢复国家建委,由谷牧同志负责组建。因人手不够,谷牧打电话给宝华同志,请他支持。宝华同志二话没说,回复谷牧,你要谁我给谁。谷牧说,我要谢北一。谢北一是物资部副部长,年富力强懂业务,是宝华同志的得力助手。宝华同志放下电话,立刻找到谢北一,告知他第二天即去谷牧同志那里报到,回头再回来办理交接手续。

他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宝华同志在他的一生中,培育和任用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干部,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对年轻干部的大胆起用和对出类拔萃人才在任用上的不拘一格。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谈到宝华同志时说:“我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宝华同志是处长,又是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工作一段后,宝华同志看我工作有冲劲,能吃苦,会团结群众,就向部里举荐把我安排到沈阳机床一厂任第一副厂长,厂长是叶选平,这在当时属于破格重用。结果东北机械局去厂里宣布时,我却是排在最末的副厂长。宝华同志得知后,立刻打电话给机械局长,说你们是不是不想用林宗棠?如果不想用,我就把林宗棠给要回来。听了宝华同志的电话,机械局随即把我调到了第一副厂长的位置。可别小瞧第一副厂长的位置,这对我抓工厂的均衡生产试点和技术研发非常重要。说明宝华同志是思想解放,敢于大胆起用年轻干部的高明领导。”林宗棠在后来的工作中果然表现优异,不负众望。他与沈鸿一起发明了我国第一台一万二千吨水压机,为我国机械、冶金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林宗棠又到国家经委在宝华同志领导下工作,很快提为经委副主任,后调到航天工业部任部长。

朱镕基在为《袁宝华文集》出版作序中讲到宝华同志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最具代表性。镕基同志与宝华同志相识很长,相知甚深,一生曾两度与宝华同志一起工作,时间跨度36年之久。先头一次是他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宝华同志是计划处处长;后来一次是1979年到1987年,镕基同志在国家经委工作8年,宝华同志是国家经委主任和常务副主任。他在序言中讲到对宝华同志的切身感受不光表达了他的心声,也表达了所有与宝华同志共事和接触过的人们的共同心声。他写到:“宝华同志是我参加工作后的最早领导,也是我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1951年,我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当时宝华同志担任计划处处长,我刚出校门,不知道如何工作,更不知道如何接人待物,宝华同志就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为人正直,工作勤奋,对人谦和,从不疾言厉色,总是使你感到他对你的信任、肯定和支持,让你敢于大胆去工作。我和许多曾经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一样,无不感到那段时期工作默契,心情愉快。我们总是称他‘宝华同志’,不称官衔,我们谈到他的时候叫他‘宝华’,在亲切的感情中更透出充分的信赖。他的这种人格魅力来源于他的真诚。他的真诚发自内心,表现了对人的关爱,是真心实意的关爱,是从不为自己,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关爱。”

一贯实事求是的经济工作领导人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宝华同志一生的实践与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做出了光辉表率,累积了有益经验,创造了非凡业绩,是留给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他在长期担负组织领导特别是组织领导经济工作中,把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陈云同志一贯倡导的领导机关要用90%的时间和精力做调查研究,10%的时间用来制定政策,具体贯彻落实在工作实践中。他对机关干部的要求是,一个处室三四个人,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有一个人接打电话,应对门市就可以了,其他人沉下基层,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时,既要听取现职领导班子的汇报,也要听听退居二线同志的意见,还要听听亲戚、同学和朋友的呼声。这对弄清实情,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大有益处。他自己坚持这么做,他倡导大家也这么做。大家普遍反映这么做好!

他组织领导经济工作几十年,对国民经济的进展情况,他天天都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增加一个小数点,他知道为什么增长,增长在什么地方,降低一个小数点,他知道降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降低,适时布置给予调整。他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工作,数据翔实,观点鲜明,逻辑井然,言简意赅,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曾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赞誉他是“中国经济的活账本”!

他有惊人的洞察力,他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大转折时期,总能作出合乎实际的理性判断,给党中央、国务院当好参谋助手。宝华同志是在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担负主要领导时间最长、跨度最大、业绩建树最多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他亲历了我国计划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亲历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与实践的全过程,他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及重大转折时期重大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领导实施者。

洮安县的“三大自由”,是宝华同志在县委书记任上实事求是总结群众实践的一个创举。1945年底,宝华同志离开延安到东北,先在乾安做了两年县委书记,因工作出色,成绩斐然,赢得全县干部群众的拥护和上级组织领导的赏识,1948年4月,宝华同志奉命离开乾安到洮安工作。洮安县是嫩江省委和地委所在地,地理位置和作用非常重要。当时洮安县土改已经结束,恰逢到了春耕时节。春耕是东北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如何组织领导春耕生产?在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干部主张用集体方式组织春耕生产,就是把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收上来归属大家,东北话叫“大耪青”。这不是毛主席讲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而是完全变成了集体经济了。个别区乡干部建议用“搭具自由”“借贷自由”“买卖自由”的方法组织春耕生产。面对这种局面,宝华同志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哪一种意见,而是首先采取深入区乡,深入群众,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第二,主持召开县委会议,统一县委一班人的思想认识;最后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统一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宝华同志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明确肯定和支持三合区“三大自由”的做法,而对多数干部主张集体生产方式的意见,首先肯定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同时指出在现阶段是脱离农民觉悟程度的。这样很自然地解决了全县干部的意见分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人心齐,泰山移。干部群众心悦诚服地拥护和支持县委的决定,会后全县迅速掀起了春耕生产的热潮。洮安的做法得到嫩江省委的充分肯定,省委机关报《胜利报》在头版全文刊登了宝华同志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推动全省春耕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宝华同志的实事求是,不光表现在日常工作中,更表现在重要场合重大决策时。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公无私、无私无畏和充满智慧、从容淡定的高尚情操。

钢铁工业战线的“十面红旗”可作为学习模范,不可作为定计划的依据。 “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描述的是当时农业的状况,反映到工业上,便是大炼钢铁。中央接二连三不断开会讨论,提出1958年要炼出1070万吨钢的指标。这个指标比1957年的产量翻了一番,高出冶金行业实际生产能力一倍。虽然指标原则定下来了,但毛主席心里不踏实,又一次召集钢铁企业厂长、书记及所在省、市负责人座谈听取意见。 (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