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市长严卫东:
改革深化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严卫东 |
相关报道 请扫描二维码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提出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市长严卫东围绕抢抓深化改革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现有的基础优势,在加快构建达州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专访。
严卫东表示,达州位于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素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的美誉,是四川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众多优势可发挥,发展农业有基础,发展工业有资源,发展服务业有区位。一是交通区位优越。达州地处成都、重庆、西安3个新一线城市辐射交汇中心地带、中国陆地版图圆心地带,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省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国家“八纵八横”西渝高铁和成达万高铁在此交汇,达州火车站是西南地区第四大火车站,达州金垭机场年客流量超过百万。二是资源优势明显。达州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天然气、锂钾两大资源均属万亿级,普光气田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工程起点,拥有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同时,煤、铁、锰、钒等矿产品类众多、储量丰富。三是政策机遇叠加。国省赋予了达州多重重大战略使命,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重大支持政策正在叠加兑现,极大提升了达州战略地位,增强了加快发展预期。
严卫东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达州将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在工作思路、方法和推进机制上探索创新,坚定不移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大力实施“3+3”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形成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新材料3个千亿级和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聚力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和制造业招商,在已引进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基础上,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吸引各方资本看好达州、投资达州、集聚达州,推动主导产业从“龙头带动”到“链式发展”、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集聚成势。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入实施“双园驱动”战略,全力推动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向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挺进,推动各类园区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抓手,严卫东表示,达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
新质生产力既是未来发展趋势,更是欠发达地区“换道超车”的关键,严卫东强调,作为四川经济大市和重点培育的省域经济副中心,近年来,达州积极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加快培育符合达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一是以高水平数字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算力作为AI时代的主引擎,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达州是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西部内陆地区,积极抢抓“东数西算”机遇,成功挤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先后出台系列规划和城市内部数据中心建设、“算力+”产业发展10条等政策措施,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上线达州“城市大脑”,打通达州至成都、至重庆3毫秒数据传输直连网,建成集“超算12P+智算230P”于一体的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一期),算力规模全省第三,算法兼容适配性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数据共享开放水平排名全省前列,开放数据价值排名全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正是基于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四川省将达州纳入全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未来的达州将是一座智慧迸发、商机无限的数字之城。
二是以全方位改革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达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建成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等国省创新平台,玄武岩纤维应用、高含硫气田资源开发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不断健全科技体制机制,全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难点,推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了一大批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多方汇聚人才培养人才,设立“达州人才节”,发出招贤令,出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1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集聚达州、建设达州。
三是以便利化营商环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良好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达州全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建成“万市兴”服务平台,创新推出项目全过程效率革命,加快建设零跑路、零重复、零证明“三零城市”,形成公平、诚信、包容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资源统筹调度,持续提升优惠服务,积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积聚,凡是属于新质生产力标准、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坚决“开绿灯”,让企业和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