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献策高质量发展
来自企业界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上,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发出“两会声音”,围绕“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热点话题,讲认识、谈想法,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打造新质生产力
从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到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新”字频现,“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在全国两会期间也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董事长袁玉宇说,如何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是他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高度关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新质生产力会带来一批技术密集度更高、更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强有力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认为,新质生产力有两个“抓手”,一个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一个是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他说,“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真正的科技创新还是靠产业数字化,比如把企业实现数字孪生,实现大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手段。数字化的本质最终还是要智能化,智能化才能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先进性。大模型就是解决智能化的一部分,所以用大模型来驱动,恰恰就是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据透露,周鸿祎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就建议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也提出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快提升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他表示,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是必由之路,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王足刚表示,发展智能建造势在必行,在人口老龄化、环境要求日益严格、科技支撑更加重要的当下,应当主动转型、创新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今的乡村,不再是单一发展农业的地方,更蕴含着丰富的乡村旅游、服务、电商消费等多元价值。2024年,怎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国际科技竞争新态势来看,“科技—农业—金融”良性循环已成为推进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他建议,鼓励并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农业科技;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表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交通不便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百姓交通出行的需要。王煜建议“十四五”和“十五五”固定资产投入中加大民航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的投入比重,新开、加密东部发达地区至中西部的航线,促进东西部产业转移,方便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往来。
“数字乡村”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志履职的关键词之一,作为一名信息通信行业的代表,他一直思考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方面履职尽责。今年两会,刘宏志代表将目光聚焦在数字乡村建设上,围绕以AI、大数据、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刘宏志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大多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缺少规划、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乡村旅游目前在全国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能让这个产业更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作为基层农民代表,在农村发展方面,我深有感触,一直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工作、探讨和建议。今年的全国两会,还是围绕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建议。”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菏泽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香看来,实体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民生福祉。她建议,应精准施策,对在乡村振兴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赋力度,同时加大对基础产业领域的人才支持力度。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词。2020年,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与2060年“碳中和”的愿景,绘就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下一步该如何抓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提交《关于推进核能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国家已经开始探索核能的绿色低碳属性和价值。”卢铁忠表示,核能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有助于实现供应安全前提下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但在当前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中,核能的绿色低碳价值尚未被认可和明确。未来仍需进一步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从而加快核能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无论什么产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向着绿色化的方向走。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心中的“绿色低碳”并不是赶时髦,而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锚定这一方向,今年的全国两会,缪汉根准备了两个关于绿色低碳方面的建议:一方面,在石化生产加工环节,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大大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是负碳纤维产业发展,现在已经做到了用废弃塑料瓶来生产纤维,这是“零碳”,要进一步开发“负碳纤维”,用二氧化碳来生产纤维。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李丽丽,在污水处理行业工作了15年。从一名基层污水处理工人成长为公司首席工程师,如何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一直是李丽丽关注的内容。在她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年的全国两会,她提交了一份加快打造绿色低碳污水处理标杆厂的建议,助力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今年提出(到2025年)要建设100座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希望能够尽快出台具体标准,这对整个行业技术改造,新建污水厂绿色低碳发展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希望能促进污水处理行业节能提效,成为生态治理的利器,实现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李丽丽如是表示。
“企业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持续推进绿色低碳与规划、投资、生产、流通、生活相融合,在绿色低碳的理念指导下发展业务。”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杨表示,应运用市场化机制和相关政策对碳排放进行全面、严格管控,建立健全碳排放评价的标准,切实调动地方政府、企业节能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从低碳到零碳的降碳“质变”。
(本报记者赵玲玲根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