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综合
 

2024年2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深记者周晔:

一个新闻人的坚守与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林

资深记者周晔

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一词产生了与以往相比更为不同的多样含义。其不仅局限于对重要事件的报道,对大部分读者来说,新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滋养精神的养料,亦是空闲时间的娱乐消遣。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平台性质的变化及受众群体的扩大,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多挑战:新时代的新闻到底是什么?如何写出让大众更有共鸣、更喜欢看的新闻?在新媒体面前,传统新闻应该如何在保留核心精神的同时顺利转型……资深记者周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周晔,1980年生,安徽合肥人,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周晔进入了新安晚报社,开始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为了调查新闻,多年来,周晔四处奔走,挖掘出了庞大社会结构中隐藏的各种问题。他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新闻当事人和相关机构,在多方求证中不断接近事实真相。丰富的采访经历,为周晔的新闻写作提供了大量现实素材。其编写的《抓阄小哥俩定生死》《社区书记被撤职后“在岗”六年》《蚌埠“区长助理‘杀妻’案”真凶落网》《卧底食品厂》,策划的《春愁——留守妇女调查》《吵出人命再调查》等许多重量级深度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其中,其采写的《抓阄小哥俩定生死》系列报道荣获了2005年度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一等奖;《社区书记被撤职后“在岗”六年》荣获2013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蚌埠“区长助理‘杀妻’案”真凶落网》获得全国省级晚报2013年度好新闻文字类一等奖;此外,他获得的全国类的一二三等奖、安徽新闻奖更是不胜枚举。

从刚入行时的见习记者到如今的《新安晚报》首席记者,周晔付出了诸多努力。他在一次次采访中,磨炼专业技巧,积累职业经验,周晔获得的众多奖项以及大众在读过报道后从心底萌发的感动,无疑都是对他优秀采访能力和专业新闻写作能力的最佳肯定。

除了首席记者,周晔在新安晚报社还有另一重身份——文旅融媒体中心运营主任。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报社走上转型道路已是必然之势,但任何转型都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有不慎便会失去机遇,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作为新安晚报社新媒体事业的重要负责人,如何让传统媒体焕发生机,是周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广泛的案例调查,以及对市场环境的细致考察后,周晔发现,媒体在发掘报道真实事件与案例的同时,更要捕捉人世间的一些普世价值和真相,赋予受众情绪价值。于是他立足于安徽本地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安徽本土文化的精髓和符合时代审美的精神财富,打造了“我从包公家乡来”等众多以安徽文化为核心的新媒体宣传推广项目,先后邀请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新社、《安徽日报》、《合肥日报》等20多家媒体进行集中采访报道,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果。其中,“我从包公家乡来”因其创新的媒体推广方式和优质的宣传内容,获得了中国报刊行业广告最高奖“金推手”奖之“融媒体优秀案例奖”,周晔个人也获得了“金推手”卓越贡献奖。对于周晔来说,负责融媒体宣传工作的过程,不仅是在做文化推广,更是在探索传统媒体转型的新路子、新走法。目前,他开创的多项媒体经营经验已经成为行业标杆,为更多困扰于媒体转型问题的同行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职业媒体人之外,周晔还是新闻专业学生们的“好老师”。心系着新闻媒体行业的未来和新兴人才的培养事业,周晔受邀担任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外聘教师,并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设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分类新闻写作》等一系列新闻学专业课程。依靠在新安晚报社工作期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在传授新闻专业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理解新闻采写的方法与准则。周晔的授课,既专业实用,又有人文关怀,深受新闻学院学生们的喜爱。其中,其教授的《新闻采访》系列课程于2020年11月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录。

作为一名职业媒体人,周晔一直对新闻行业抱有高度的热忱与情怀。在媒体环境不断偏离的当下,他仍然坚守新闻职业者的底线,关注原本的真实。同时,他也积极拥抱新机遇,以新闻和媒体为载体,向公众传递真实的声音。周晔希望,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已长成还是成长中的新闻人,都能够保持自身的信念,共同为铸就新闻行业的光明前景不断前行,在转型浪潮中洗练出属于新时代新闻人的卓越风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