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推进基于提升装置可靠性指数的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安永明 孔立新 刘莉
![]() |
![]() |
燕山石化始终围绕设备本质安全管理这一核心,把“三管三必须”管理理念贯穿于设备完整性管理全过程,严格落实“管设备管设备运行”要求,聚焦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以风险为核心,以缺陷为源头,以ISRS为标尺,以5S管理为抓手,运用体系化思维和智能化手段,聚焦管理短板,以目标为导向,探索管理思路,优化管理策略,改进管理方法,实现了横向业务互联互通、纵向管理直插装置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技术管理和人员能力培养,按照“领导引领、专业主建、区域主战,月例会、季通报”的运行机制,分级监测、持续改进,推动体系有效运行,公司设备绩效持续向好,管理绩效得到了有效提升。
指标引领推动设备完整性管理
聚焦设备管理重点和难点,公司组织制定了60项设备KPI(含程性指标47个,结果性指标13个)自动取数率97%,每项指标责任到人,落实分级管控。组织实施“扛红旗、争红星”活动,每月落实经济责任制考核和嘉奖,专业团队和区域团队对未完成绩效开展原因分析、措施制定,跟踪措施落实效果。
专业协同推动设备完整性管理
组织梳理设备完整性管理要素业务流程,打通工艺、安全、环保、分析等相关业务,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专业的票证管理、未遂事件申报、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环保专业的LDAR检测管理、生产的非计划停工管理和工艺的报警管理等业务流程互通、数据共享,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细化工作标准推动设备完整性管理
组织优化业务流程,细化工作标准,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一台一策”,细化设备策略分为巡检、维修、检修和更新类,明确执行频次、执行内容和执行标准,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推送给执行人,实现与安全专业的票证管理、设备分级、设备缺陷、通知单、工单和质量管理等业务流程互通、数据共享,制定策略制定率和执行率指标,纳入月度绩效,分级监测。
设备健康监控助力设备完整性管理
组织梳理28大类、88项设备运行监控参数,开发设备健康监控平台,基础数据统一来自ERP系统,运行数据来自现有数据库,包括实时数据库、电调系统、LIMS系统、腐蚀监控系统、ITPM巡检记录和机泵状态监测系统等,实现公司范围内不同组织机构、不同专业设备运行实时监控,异常数据分级推送和闭环管控,自实施以来未出现由于监控不到位导致的设备突发故障。
技术应用推动设备完整性管理
推广设备APP便携应用,实现设备缺陷闭环管理、设备巡检、票证办理、设备信息查询、报警处置等业务,打破现场实时情况与数据录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降低业务信息偏差,提升设备人员工作效率,为设备管理提速、增效。
引入DNV损失因果模型和五回归溯源分析方法,对故障强度为四级及以上一类缺陷开展根本原因分析,查找管理缺失,制定整改措施;应用FMEA和RCM工具开展压缩机、泵、特阀可靠性分析,通过RAM技术实时计算设备MTBF和可靠度,为设备人员设备运行评价、备件储备和ITPM策略的优化完善提供依据。
燕山石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应用,是实现设备专业化、流程化和信息化,并逐步迈向智能化管理历程,在此过程中,燕山石化实现了3个主要管理目标,一是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梳理完善,优化管理流程40%左右,减少审批环节27%左右,精简各种报表台账38%左右;二是实现了5个完整,完整的人员管理、完整的层级管理、完整的风险管理、完整的数据管理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提升了燕山石化整体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绩效持续向好,2022年公司设备绩效平均得分、关键机组故障率、电气设备故障率等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线分析仪表完好率和特种设备检定率持续100%,2023年荣获“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先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