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基本类型
来源:中国企业报
说到律诗类型,仅从形式上说(与诗的内容:如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无关),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小律等;按字数分,有五言律诗(含律绝,下同)、七言律诗、六言律诗等;按规范程度分,有正体、变体之分;按押韵分,有平韵律诗(含律绝,下同)、仄韵律诗,等等。以下结合实例,来具体说明平韵律诗与仄韵律诗的基本格式。
一、平韵律诗(正体)
下列所有诗例的平仄,都是按照《平水韵》规定而作的。其平仄符号,“|”为仄声,“―”为平声,“△”,为平韵韵脚字,“▲”为仄韵韵脚字。
(一)平韵律诗
五律 七律 六律
《旅夜书怀》 《登庐山》 《送李亿东归》
杜甫 毛泽东 温庭筠
细草微风岸, 一山飞峙大江边, 黄山远隔秦树,
||――| |――||―△ ――||―|
危樯独夜舟。 跃上葱茏四百旋。 紫禁斜通渭城。
――||△ ||――||△ ||――|△
星垂平野阔, 冷眼向洋看世界, 别路青青弱柳,
―――|| |||――|| ||――||
月涌大江流。 热风吹雨洒江天。 前溪漠漠苔生。
|||―△ |――||―△ ――||―△
名岂文章著, 云横九派浮黄鹤, 和风澹荡归客,
―|――| ――||――| ――||―|
官应老病休。 浪下三吴起白烟。 落月殷勤早莺。
――||△ ||――||△ ||――|△
飘飘何所似, 陶令不知何处去, 坝上金樽未饮,
―――|| ―||――|| ||――||
天地一沙鸥。 桃花源里可耕田? 燕歌已有余声。
―||―△ ―――||―△ ――||―△
以上平韵律诗。偶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首句押韵时可押本韵也可押邻韵。杜甫的五律和温庭筠的六律,首句不押韵;毛泽东的七律首句押韵,且押本韵(下平一先)。
特别注意,除首句入韵以外,各联的上句(出句)尾字均为仄声,下句(对句)尾字(韵脚字)均为平声。
每首诗四联(上下两句为一联)八句。各联上下句平仄相对(相反);后联上句与前联下句平仄相粘(相同)。也可叫做:本联两句平仄相对,邻联两句平仄相粘。
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中间两联应对仗,颈联(中间两联的后一联)必须对仗。颔联对仗要求较宽松,可半对仗半不对仗。首句押韵时首联多不用对仗,首句不押韵时首联多用对仗,尾联多不用对仗。杜甫五律和温庭筠六律首联不押韵,用对仗。三首诗的尾联都没有用对仗,中间两联皆对仗。
所谓对仗,是指本联两句,在符合平仄要求的基础上,词语相对。如上述杜甫五律的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名词对;垂与涌,动词对;平对大,形容词对;野与江,名词对;阔与流,形容词与动词对。
另外,六言律诗比七言少一字,缺少的这个字是七字句中的第五字。这在平仄安排上需要特别注意(下同)。
(二)平韵律绝(绝句)
五绝 七绝 六绝
《秋浦歌》 《出塞》 《寻张逸人山居》
李白 王之涣 刘长卿
白发三千丈, 黄河远上白云间, 危石才通鸟道,
||――| ――|||―△ ―|――||
缘愁似个长。 一片孤城万仞山。 空山更有人家。
――||△ ||――||△ ――||―△
不知明镜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 桃源定在深处,
|――|| ―|――|―| ――||―|
何处得秋霜。 春风不度玉门关。 涧水浮来落花。
―||―△ ――|||―△ ||――|△
以上平韵律绝,同律诗一样,偶句(第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首句押韵时可押本韵也可押邻韵。李白的五绝和刘长卿的六绝,首句不押韵;王之涣的七绝首句押韵,且押本韵(上平十五删)。
每首诗两联四句。同律诗一样,本联两句平仄相对(相反),邻联两句平仄相粘(相同)。
两联皆为可对仗可不对仗。五绝、七绝以不对仗为多,六绝多有对仗或全部对仗。李白的五绝和王之涣的七绝全不对仗,刘长卿六绝两联全都对仗。
(三)平韵小律
五言小律 七言小律 六言小律
《池州废林泉寺》 《赠荷花》 《雾凇岛日出》
杜牧 李商隐 大地飞歌
废寺林溪上, 世间花叶不相论, 谁擎红烛云涯,
||――| |――||―| ―――|―△
颓垣倚乱峰。 花入金盆叶作尘。 喷薄江天锦霞。
――||△ ―|――||△ ―|――|△
看栖归树鸟, 唯有绿荷红菡萏, 雪映梨枝玉蕊,
|――|| ―||――|| ||――||
犹想过山钟。 卷舒开合任天真。 烟缭水岸金纱。
―||―△ |――||―△ ――||―△
石路寻僧去, 此花此叶常相映, 腾腾旭日如火,
||――| |―||――| ――||―|
此生应不逢。 翠减红衰悉杀人。 潋滟波光绽花。
|――|△ ||――||△ ||――|△
以上平韵小律,或叫三韵小律,同律诗、律绝一样,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首句押韵时可押本韵也可押邻韵。杜牧的五言小律、李商隐的七言小律,首句不押韵;“大地飞歌”的六言小律首句押韵(下平六麻)。
每首诗三联六句。同律诗律绝一样,本联两句平仄相对(相反),邻联两句平仄相粘(相同)。
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尾联多不对仗,中间一联必须对仗。杜牧、李商隐的例子首联不对仗,大地飞歌的例子首联半对仗半不对仗;三例的尾联皆不对仗;三例的中间一联全为对仗。
(四)平韵排律
五言排律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
王维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七言排律
《题郑十八著作虔》
杜甫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以上平韵排律,同律诗、律绝一样,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首句押韵时可押本韵也可押邻韵。王维的五言排律首句不押韵;杜甫的七言排律首句押韵,且押本韵(下平九青)。
排律句数为十二句以上(十句也可,但罕见),通常为偶数韵(六韵、八韵、十韵、十二韵……直至几十韵,上百韵,首句押韵不计算在内)。
同律诗、律绝一样,各联的本联两句平仄相对(相反),邻联两句平仄相粘(相同)。
首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以不对仗为常态;尾联不用对仗;中间各联必须全部对仗。王维诗首联对仗,杜甫首联不对仗,两首排律的尾联皆不对仗,两例的中间各联皆对仗。
六言排律极为罕见,暂未见到实例。未见先例,不排除后有来者。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所遵循的上述规范完全适用于六言排律。
二、仄韵律诗(正体)
仄韵律诗的类型与平韵律诗完全相同,有律诗、绝句、小律、排律;有五言、七言、六言;有正体、变体,等等。
(一)仄韵律诗
五律 七律 六律
《意绪》 《笔下情》 《东篱书菊》
崔颢 韩偓 无名
轻舟去何疾, 绝代佳人何寂寞, 即兴抒怀作赋,
――|―| ||―――|▲ ―|――|▲
已到云林境。 梨花未发梅花落。 莺歌燕舞馨顾。
||――▲ ――||――▲ ――||―▲
起坐鱼鸟间, 东风吹雨入西园, 挥毫狂草千秋,
||―|― ――|||―― ―――|――
动摇山水影。 银线千条度虚阁。 奋笔疾书万古。
|――|▲ ―|――|―▲ ||――|▲
岩中响自答, 脸粉难匀蜀酒浓, 春夏秋冬入牍,
――||― ||――||― ―|――|―
溪里言弥静。 口脂易印吴绫薄。 风花雪月成著。
―|――▲ |―||――▲ ――||―▲
事事令人幽, 娇娆意态不胜春, 真情洒满诗行,
|||―― ――|||―― ――||――
停挠向余景。 愿倚郎肩永相著。 爱意心中永驻。
――|―▲ ||――|―▲ ||――|▲
除韵脚字为仄声外,其它格律要求同平韵律诗、绝句大致相同。
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本联两句平仄相对(相反),邻联两句平仄相粘(相同)。
特别注意,除首句入韵以外,各联的上句(出句)尾字均为平声,下句(对句)尾字(韵脚字)均为仄声。
仄韵律诗与平韵律诗的对仗要求一样,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中间两联应对仗,尤其颈联(中间两联的后一联,前联为颔联)必须对仗。
(二)仄韵律绝(绝句)
五绝 七绝 六绝
《石上藤》 《洛桥晚望》 《无题》
顾况 孟郊 在夏
空山无鸟迹, 天津桥下冰初结, 河滩见过杨柳,
―――|▲ ―――|――▲ ――||―▲
何物如人意。 洛阳陌上人行绝。 细雨拿它不就。
―|――▲ |―||――▲ ||――|▲
委曲结绳文, 榆柳萧疏楼阁闲, 自绿迎春度秋,
|||―― ―|―――|― ||――|―
离披草书字。 月明直见嵩山雪。 骄阳底下轻走。
――|―▲ |―||――▲ ――||―▲
注:迹、结,绝、阁等字在《平水韵》中为入声,即仄声。
上述仄韵律绝,除无对仗要求外,其它押韵、粘对等格律要求,都与律诗一致。
(三)仄韵小律
五言小律 七言小律 六言小律
《石上藤》 《中秋连绵雨》 《桃花缘》
岑参 秀木 秀木
石上生孤藤, 遮月中秋兆丰谷, 桃花绽放娇媚,
||――― ―|――|―▲ ――||―▲
弱蔓依石长。 值龙违季连绵簌。 直把情思搔醉。
―――|▲ |―||――▲ ||――|▲
不逢高枝引, 风摇败絮荡枝头, 人面初逢过客,
|―――| ――|||―― ||――|―
未得凌空上。 祸骇棉农锁双目。 诗弦拨动芳蕊。
||――▲ ||――|―▲ |――|―▲
行处可托身? 安得神功助老夫, 春姑引线穿针,
|||―― ―|――||― ――||――
为君长万丈。 倚天拔剑诛顽畜。 天赐奇葩异卉。
―――|▲ |―||――▲ ―|――|▲
上述仄韵小律相较于整律而言,除中间两联变作一联必须对仗以外,其它押韵、粘对等格律要求,是一样的。
岑参的《石上藤》,首句三平尾,第三句尾字应为平声,但他用了仄声。能查阅到的仄韵小律很少,看到李白有一首《宿清溪卞人》,同样有第五句三平尾,第三句尾字仄声,不知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