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跟党走 砥砺奋进新征程
记中交三公局靖黎二标项目经理朱大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彭浪
![]() |
中交三公局靖黎二标项目经理朱大勇 |
朱大勇,42岁,2002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中交三公局靖黎二标项目经理。
自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深耕基层一线,坚持一生择一事的精神,把交通强国的理想信念践行在一条条高速公路上,将青春韶华刻画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中。作为一线管理者,他带领团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屡创佳绩,所向披靡,他是中交三公局“优秀项目经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年磨一剑,砥砺再出发,辛勤付出、风雨兼程,他用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的担当和作为书写中交最美筑路人。
策划先行提质效
谋之高远成于细。作为项目经理,他常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因此他十分注重项目的策划工作,针对EPC项目特点,坚持“满足功能、保证品质、安全环保、提升效益”的原则,项目进场之初,他带领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跋山涉水,策划临建,了解初设意图,研究工程特点,制定工程方案,全过程参与测绘、地勘和制图,为完善设计打牢基础。通过合理土石方调配、桥涵优化、桥梁深水桩基础施工方案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在项目入选“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后,他带领项目团队再次对项目进行深度策划,制定专项方案,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安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采取措施,重点在路面、预制构件、防护、绿化工程等方面提升工程品质,为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技术创新谋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他多次组织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多年的工作经验,向技术要效益,以技术促发展。研发圆柱墩钢模板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定位一体销轴进行连接,拼装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有效控制施工错台,提高墩柱外观质量;校企合作开展“山区高填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施工技术”课题研发,提升高填路堤的整体性、稳定性;应用柔性抗裂封层工程技术,提升沥青路面整体质量和耐久性;针对梁板漏浆、缺边掉角等质量通病,将预制箱梁负弯矩槽口矩形模板优化为“倒三角”模板封口,将预制T梁部分交角处直角模板改为钝角,在翼板梳齿板位置加设免凿毛式止浆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精细管理立标杆
开拓创新抓落实,锐意进取谱新篇。作为从现场技术员成长起来的项目经理,深知标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他不断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取得了丰富成果,总结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在靖黎项目期间,积极推行标准化,拌合站、预制梁场、钢筋加工厂、预制构件厂等临时设施,均实现“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要求;严格制定工艺标准流程,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实施样板引路;预制构件工厂化集中生产,规格标准,色泽一致,成品线形顺直、外观优美;分工种、多轮次开展技术交底和培训,技能比武、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将小型预制构件工程打造成示范样板;深化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将中分带护栏、通涵、防护及排水工程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将超高段凹型竖曲线底部增设横向排水管,土路肩顶采用混凝土包边,加强排水性能,减小水毁病害;景观绿化以“四季有花,全年常青”为目标,打造一条“绿色长廊”,使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谐共生;强化安全管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落实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要求,推行“一会三卡”,即开好班前会,发放作业要点卡、风险提示卡、应急明白卡,持续提升作业工人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落实生态环保要求,优先施工截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弃土场综合利用改水田改旱地及时复垦,美化周边环境,践行“两山”理念,努力做到建一条高速还一方青山碧水。努力必有收获,项目三年的建设期,朱大勇带领管理团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项目建设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先后多次获得公司和业主“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平安工地”“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项目经理”“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同时多次在项目举办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现场观摩会得到业主和各界的高度好评。
党建引领促提升
坚持党的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打造价值党建,强化党旗引领,促进综合提升。聚合力保落实,深入开展“党旗引领保落实”“匠心筑梦,建功靖黎”“弘扬长征精神”等党建主体活动,把党的政治、组织、纪律、作风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强团队提技能,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开展“双导师带徒”活动,助力人才培养;保安全促生产,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与劳务队建立“一对一”帮扶,做实人人有责任,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促和谐优环境,积极对接地方党组织,开展党建联谊活动,参与应急抢险、扶贫助困、爱心助学,营造路地共建良好氛围,彰显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