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大渡口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大渡口特刊
 

2023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渡口区: 竞逐产业赛道 推动“工业锈带”变身“人文秀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曾经的大渡口,一口“热锅”炼钢花;今天的大渡口,一锅热水煮小面。

“老板,来二两小面!”

每逢餐时,无论是在人烟密集的大街小巷,还是相对偏远的古镇乡场,皆可闻及食客的叫喊声。

作为重庆美食三大名片之一,小面是刻在重庆人骨子里的味道。绝大多数重庆人的一天,都是由一碗小面开启。吃的是重庆小面,体验的是重庆文化。

近年来,重庆大渡口区抢抓机遇、因势而动,率先将重庆小面做成了产业链,并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共同纳入全区五大百亿级产业规划进行重点打造。

老工业转型,产业是关键。目前,大渡口区已经脱去“十里钢城”的外衣,立足自身实际,瞄准创新前沿精准招商,吸引包括中元汇吉、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带动大健康生物医药、大数据智能化快速集聚成势。“十四五”时期,大渡口将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推动昔日“工业锈带”变身“人文秀带”。

小面化成“大蛋糕”

小面虽小,产业巨大。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现有小面门店8.4万家,日均销售小面超过1200万份,在全国范围内则有多达38万余家重庆小面门店,在全球不少国家也有重庆小面身影。

2021年以来,大渡口区将重庆小面产业作为全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进行培育,规划建设了首个重庆小面产业园,注册了“重庆小面重庆造”公共品牌,出台了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正在建设重庆小面体验中心,累计培育辣来主义等品牌47个。2022年,全区签约引进重庆小面速食品深加工、重庆电商直播基地等项目25个,合同引资16亿元、到位资金1.4亿元、开工率73%,全产业实现营收24.4亿元、增长47.9%,初步形成小面产业集群效应。

当前,大渡口区正全力打造集原料溯源、生产加工、包装设计、实体连锁、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重庆小面产业链,加大重庆小面文化挖掘、传承、宣传,努力打造重庆小面全国品牌、世界品牌。

“智造重镇”轮廓初显

2022年,大数据智能化企业突破220家,签约引进华韶数据中心、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等项目16个,合同引资109亿元、到位资金31亿元、开工率77%,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3.6亿元、增长21.8%;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打造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大渡口区全力打造“西部视谷”核心产业集群,推动海康威视、萤石生产制造基地落地建成达产;加快招引集聚智能视觉产业链企业,成功引进杭州里德、北京鸿讯物流、昆山金联、宁波明鑫、吉义电子等9个配套企业。海康威视、萤石基地已然成为大渡口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龙头核心企业,智能视觉产业链集群已显规模。

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大渡口区将全力构建“一核五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重点招引以智能视觉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企业和围绕生产企业赋能的“产科金”互联网平台和供应链平台项目。一方面,聚焦智能视觉产业链企业名单,做大做强智能视觉产业集群生态,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西部视谷”,并深入挖掘培育一批大渡口区优质存量软信“腰部”企业。

抢占IVD产业发展制高点

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大渡口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深耕具有数千亿元级市场规模的IVD产业细分领域,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中游试剂设备、下游检验应用服务较为完整的IVD产业链条,成为重庆乃至全国最大的IVD产业特色集群。

据了解,目前已签约引进江苏血液透析、方瑞实验动物培育等项目25个,合同引资108.3亿元、到位资金19亿元、开工率达88%,聚集企业达175家,全产业营收超137亿元、增长43%。

接下来,大渡口区将以“创建国家级体外诊断特色园区”为目标,聚力打造全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地。成立重庆市体外诊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重庆邮电大学共建产学研生态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完工,中元汇吉、迪安诊断等企业发展迅猛,全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增长85.4%,体外诊断产业规模占全国10%。

生态环保产业强势崛起

近两年来,大渡口区围绕“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

全区签约引进虬龙科技总部、绿色建筑产业园等项目14个,合同引资34.07亿元、到位资金7亿元、开工率84%,全产业营业收入76.2亿元、增长15.2%;

同时,虬龙科技总部项目、德润环境新布局的润业新材料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化项目、三峰环境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等重点项目的密集落地,为培育壮大百亿级生态环保产业增添了新动能。

新材料产业潜力无限

近年来,大渡口区以国际复合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主导,聚焦清洁能源材料、热塑性材料、电子通讯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领域,着力发展风电叶片材料、光伏组件边框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智能家电材料等多个下游产业,以期打造有影响力的西部材料产业高地。

数据显示,目前大渡口区签约引进高模玻璃纤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等项目4个,合同引资10亿元、到位资金近1亿元、开工率57%,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增长44.2%。

据悉,目前,大渡口区在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已基本形成以国际复合、宝武航研为代表企业,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并聚焦国际复合玻璃纤维产业链,深耕下游应用产品制造,由此组建成立风渡新材料公司,仅经过一年发展,已在韶山、玉门、盐城推动建设生产基地,建成170条生产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