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重磅
 

2023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弘扬企业家精神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资料图)

(上接第一版)

国家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复兴一直高度重视。“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转型发展动力足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示范区,支持推动示范区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明确了新的要求,将从推动示范区设立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谋篇布局转向精耕细作,对于支持新时代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城市兴。老工业基地的广大企业面临如何把握方向,迈向发展新高端阶段的重要机遇与使命。

去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动纲领。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视察时又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老工业基地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来抓,努力走在前、作表率。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以创新突破推进技术自主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卡脖子”领域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二是高度重视以专精特新打造国际竞争力。应坚持专业化方向,将专精特新的竞争力打造成为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清理退出无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实现聚焦发展。快速打造全球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浪潮中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的全球骨干地位。

三是高度重视以壮大知名品牌提升全球影响力。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做好品牌的国际推广,铸造中国产品良好口碑,赢得全球用户信赖,增强全球用户黏性,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是高度重视以加强企业治理提升现代管理力。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第二,弘扬企业家精神,助力老工业基地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支撑

今年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波诡云谲,国内经济经受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区域经济发展面对国家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的要求,老工业基地的企业一定要与国家的要求同频共振,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着力攻难关、稳增长、促转型、强基础上下功夫,锻造韧性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支撑。

一是更加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更加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的谆谆嘱托,“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优秀企业家一定要以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创造价值、创造精神或物质财富、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二是更加全力攻难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系统观点组织生产,强化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监测预警和苗头性问题分析研判,及时处置潜在风险,打通痛点堵点卡点,保持经济运行整体稳定。

三是更加聚力稳增长。坚持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大力推动消费能力的提升,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手段,形成稳增长的有效支撑。

四是更加协力促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出台若干配套政策,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五是更加大力强基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性制度。

第三,推动产业链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领域

产业协同升级是“十四五”推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难点。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升级,要围绕率先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以“一盘棋”思想,推进产业政策联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共建、产业创新和升级合作,形成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强区域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政策联动。加快形成以制造业协同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突出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对集聚+功能深度耦合”,突出产业链跨区域整合与升级,谋划圈层发展和轴带发展的整体产业集群、产业带及产业节点。建立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围绕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建立人才、信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提高政策执行的协同性。

二是开展区域发展合作,推进集群共建。编制区域主导产业链供应链为特点的产业地图,明确区域产业链协同合作的空间路径。明确区域、重点企业和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以及重点技术分布信息,提出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合作的思路、方向和空间路径。明确区域整体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协调推进的重点项目及扶持发展的核心环节。推动跨区域的“链主合作”,突破产业链协调的行政边界限制,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对接合作的平台载体、要素投入、政策配套等,鼓励龙头企业跨区域布局,设立分支或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集群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企业在技术、生产、市场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

三是实施产业链区域定期会商,推进升级合作。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梳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材料及工艺瓶颈,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库,采用联合招标、揭榜挂帅等方式,调动和联合区域乃至国内外的科创资源进行攻关。强化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建立区域科创要素对接和流动机制、科创园区(孵化器)互融互动机制,扩大区域技术市场联盟和科技创新券覆盖范围。建设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制造业协同创新公共平台,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

重庆市的发展正在凝神聚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定位的认识把握,找准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战略方位和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争当西部地区开放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重庆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按照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把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强化规划、政策、项目、平台协同,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待重庆大渡口区能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全面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一流、走在前。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会同志们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和对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认识,明晰企业和企业家在区域一体化中的地位和重点,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能力提升为重点,进一步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根据朱宏任在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第二次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峰会上的演讲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