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
航天科技创新成果应充分产业化 造福国家和人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下称“二院”)院长宋晓明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基因”和重要法宝,从白手起家到开创“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再到成功开展载人航天和重大武器装备建设工程,中国航天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置于首要位置,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航天科技创新成果应充分产业化造福国家和人民,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第一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国第一型潜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一连串可公开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可管窥二院自主创新的历程。
宋晓明说,二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院逐步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聚焦传统领域、开拓新兴领域、布局前沿领域”的专业技术体系,不断加大重大前沿技术攻关,形成30多个领域、200余个方向的专业结构。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一直以来,二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出台了“技术、技能、管理”三支队伍职务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人才强企2.0战略。对外与政府、高校合作组建创新实践平台,并成立多个院士工作室,造就了一批以“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定昌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宋晓明介绍,保持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源头创新。二院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宋晓明表示,二院近年来加速推进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百亿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在航天产业、雷达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优化科研生产布局。利用在探测跟踪、指挥控制、制导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履行好强军首责的基础上,二院会推动航天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国计民生,用科技的力量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航天产业助力航天强国建设。围绕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民用航天、商业航天等精心布局。目前,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首发星预计今年9月具备发射条件。
航天“气象+”服务百姓安康。二院的航天气象装备服务边界不断扩展,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外重大赛会保障、台风暴雨等应急抢险救灾中广泛应用。
航天医疗打造健康中国。二院打造高端医疗装备“大国重器”,实现具有航天特色的“专精特尖”装备自主创新,并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的突破。
智慧产业领域多点开花。二院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聚焦智慧公共安全和智慧园区两大子集群,在智慧检务、智慧安保等领域进行产业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