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2023年3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长林旭阳:

奋力谱写“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

“福建省莆田市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全面发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优势、营商环境等热点话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市长林旭阳。

向改革要动力、活力。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正确高效履行职责。不断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方面,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探索建设“信用莆田一张图”,重点引导金融、交通运输、医疗保障、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建设示范,以信用服务社会化应用倒逼工作创新和工作落实,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莆田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发挥好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的综合效应,建设滨海产业新城,重点推进G228、萩芦溪大桥、联十一线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融入福厦高铁经济圈,推动江涵大桥尽快动工,不断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不断推动区域公共资源共享。搭建一体化的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共享平台资源、共建统一市场,促进区域内信息互联、互通、互享。立足区域内生产力、生产要素的布局,依托秀屿港、罗屿港及福厦、向莆高铁带动效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整体合力和竞争力。此外,还加强产业发展协同合作。突出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共建,促进产业协同配套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跨区转移集聚和上下游联动。

“便利莆田”激发市场活力。林旭阳说,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莆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莆田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出台了《莆田市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方案》,提出了84项创新改革任务。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全面贯彻实施《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高案件执行效率,加大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合力推进企业破产处置工作,组织开展长期未结破产案件专项清理行动。三是推进简政放权。简化企业开办登记,推出企业开办“1+X”套餐,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改革,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无纸化试点,提高获得水电气便利度。全省首推“刷脸办电”,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零证办电”。四是规范监管执法。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首创“自己管、网上查”模式,实现“企业照单自己管、部门照单线上线下查”的智慧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工作,创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五是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一件事”套餐服务,聚焦企业、公民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五级十五同”清单,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招商引资抓住三个重点。林旭阳说,莆田重点围绕三个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重点产业。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以12条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为重点,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从全产业链招商及补齐产业短板等方面,精准策划引进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二是重点领域。按照“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思路,认真跟踪分析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企业的战略扩张动向、投资趋向,找到双方共同的战略点和合作契机,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三是重点区域。充分发挥已设立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招商分中心作用,强化与各地商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沟通交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动,发挥妈祖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对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招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