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沈金强:
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推动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职教高考”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制度层面确定的有别于普通高考的招生模式。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沈金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议以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为契机,着力破解一系列长期阻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沈金强对记者说,近十年,国家有关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在“职教高考”制度下,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有效衔接。目前,中职与高职虽通过“五年一贯制”实现无缝衔接,但高职与职教本科的贯通却遭受“梗堵”。尚有大部分省市还在探索,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居多,中职毕业生和非传统生源比例较少。是什么原因导致培养层级衔接不畅,造成职教本科生少?
沈金强认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本身数量不足,全国普通高校的基数远大于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数量不足,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数量比本科高职专业数量多出3.12倍。分配给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招生指标少。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招生556.72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占比仅为0.74%。一部分原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为争取更多办学资金,纷纷开设除特色专业以外的好招生、低投入专业,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
为破解上述难题,沈金强建议:
首先,改革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对不同生源采用不同招生考试和录取办法。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参与“职教高考”应进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测评,但测评的具体标准还没有配套细则。因此,针对普高学生、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等不同的考试人群,在“职教高考”招生制度设计时考虑不同考试内容,以明确区分。
应当以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专业大类为基础形成专业选考科目,设计与普通高考选考科目难度相当的转化指标。组建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委员会,分类制定考试实训设施设备的标准,形成行业内部全国性高考的知识体系及试题库。对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生源,因其往往实践技能经验较为丰富而文化知识略显不足,建议在招考方式的制定上增加技能测试比重,并辅以综合测评进行多元评价。尽快在全国范围推进中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使多元评价、分类考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其次,加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加大对组织“职教高考”的院校招生支持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本科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步伐,在坚持审慎发展和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指导下,尽快完成职业院校升本(本科专业)的审核工作,推动优质高职高专学校升格为本科高职院校(专业)。同时,抓紧制定和完善本科层次的职教专业教学标准。分配招考名额时,适当向组织实施“职教高考”的院校倾斜。努力通过“职教高考”招收更多中职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且保留一定名额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第三,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机制。调整现有拨款方式,引导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即变生均拨款方式为产业人才培养拨款方式。一是引导和支持高职院校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开设相关本科专业,并对开设有本科专业的职业院校予以人才培养项目资金的重点拨款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定向培养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推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通过企业投资/捐赠、转让技术服务或开展社会服务等渠道筹措经费,拓宽多元化的经费来源,促进职业院校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态势,整体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