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两会长镜头·人才培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两会长镜头·人才培养
 

2023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明东:

统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人才打开发展通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这“四新”的建设发展都与人才紧密相关,特别是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未来支撑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基石。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从学科归属来说,医工交叉学科通常被划分为“工学”的一个旁枝门类,按照传统的工科要求来培养人才,偏重“工程”,而缺少医学的支撑。

医工里的“医”和“工”两个学科已经开始相向而行了,但还没有真正意义融到一起。当前,全国约有近200所院校设立了医工交叉相关专业。特别是最新设立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全国共有65所高校设立。如何将人才培养高地进一步建设成为人才发展高地?这是在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新技术变革迭代加快的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国家应该从整体层面统筹谋划布局交叉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对新经济社会领域里的新赛道,要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细化到学科门类、论文标准、重大国家专项申报、高端人才遴选、职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畅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通道。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赛道里,交叉学科不应被边缘化,应在现有成熟的学科体系里,让交叉学科更好地融入,形成学科与学科之间共同作用的合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推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进化”,未来能让医工交叉培养出的人才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实现更多可能,成就人生的精彩。

另外,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再出国深造,选择在国内读研或就业;与此同时,国内就业形势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大学生考研或就业压力普遍较大。

考研难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可根据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动态调整研究生招生数量。比如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可在原有基础之上,等比例跟随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进行动态增加,并重点鼓励高水平大学依托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增加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计划。

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满足“四个面向”提供充足的高层次、高质量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回应大学毕业生,包括家长对读研继续接受教育的期待,满足人们在高层次教育方面的美好愿望和切实需求,缓解就业难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