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2023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市长李春田:

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画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倩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要节点城市,山东省滨州市近年来紧扣“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主题,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全力提升“八大品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科技创新、工业经济、营商环境等热点话题,《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市长李春田,倾听他对新时代滨州的理解和阐述。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滨州实践。李春田总结近几年来滨州“双型”城市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力提升”上,分别是:

科创驱动力全面提升。滨州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创新格局加快构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全省实现了从2018年第9位、2019年第3位到2020年第1位的“三级跳”。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增至3.49%,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实现了“两连冠”。其中,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汇聚7类1270项科技资源,入驻研发服务机构209家,形成了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平台。魏桥国科研究院7个研发中心实现全链条运营,启动25个科研项目,引进高端人才51名,带动链条企业研发投入5.71亿元。

实业创新力全面提升。滨州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之路,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营收突破1.2万亿元。获批轻量化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省战新产业集群。成立新能源集团、组建百亿规模投资基金,加快建设山东省最大的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教融合力全面提升。在山东省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2019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高端专家52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4.7万余人。打造形成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职业教育模式,目前,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超75%,每年向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全市产业工人超过70万人。去年全国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产教融合“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实施“工业提振”攻坚突破,加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李春田指出,多年来滨州形成了以高端铝、高端化工等为支柱,发展到涵盖生物医药、风电设备制造等37个行业大类的产业体系。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实现9955亿元、增长11.3%,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3位、第2位,连续两年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滨州将深入实施“工业提振”攻坚突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聚焦思想破冰,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市开展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深化全市上下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严峻形势的认识,组织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10项专项行动,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坚定走好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之路,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增收增利更增值的良性发展。

其次是聚焦创新实干,全力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印发实施《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链集群发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11项攻坚突破行动,有力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全市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稳步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此外,还要聚焦产业振兴,持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滨州现有过百亿企业23家、过50亿企业45家,培育了“中国企业500强”5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家,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或全国第一。接下来,滨州将实施“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坚持“龙头”带动、“链上”发力,支持魏桥创业集团在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轻量化铝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跃升,推动京博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建设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鲁北氢能保障供应基地,形成龙头带动、产业聚集、链式发展态势。

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李春田表示,近年来,滨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坚持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打造形成的“滨周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具体来讲有“三个强化”:

强化求新求变,打造品牌效应。设立“滨州企业日”和优秀企业旗帜广场,连年举办“企业家大会”,评选表扬“金银铜狮”奖优秀企业家。在全省率先举办“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政企对接活动,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和系列访谈活动,在全社会凝聚起了优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强化共识共为,放大行动效应。印发《滨州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实现1092项涉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全市综窗率达98.3%,群众排队时间减少90%以上。出台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法规,发布全省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领域地方标准,全市并联审批办件率和联合图审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强化用心用情,释放服务效应。创新建立“1+5+N”帮包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暖企服务行动,从企业集中遍访、惠企政策宣讲、专业服务小分队下沉服务、“政企面对面”交流、营商环境体验等六个方面开展服务。建立“为企服务直通车”机制,实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现场直通、问题即办、高效办结企业难点诉求。

李春田表示,下一步,滨州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树牢“发展为要、实干当先”理念,答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干”的时代考题,努力开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