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市长之声
 

2023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市长赵建军:

牢记嘱托,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城市范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赵建军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畅谈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面对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殷殷嘱托,深感无上光荣、无比幸福,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充满了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赵建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激励全省上下进一步昂扬“四敢”精神,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一年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和过去五年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提出的重点工作建议站位高、落点准、举措实,契合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是一个志气满怀、彰显信心、实干图强、以人为本的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赵建军表示,无锡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责任担当,聚力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努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

首先,拼字当头稳牢经济大盘。锚定“高于全省平均、稳牢全国位次”目标,深入实施“稳增长、强信心、护主体、增动能”行动,务实推进项目建设“五百工程”“太湖购物节”系列活动和“千企万人海外商洽拓订单行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更大力度调结构快转型,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力拼首季“开门红”。

其次,实处发力育强动能支撑。夯实提升“465”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3010”重点产业链,全面落实“1+4”政策意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性实战性实效性,提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抓大强中扶小”育强企业梯队,持续调优动能、筑牢支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抢抓机遇提升城市能级。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深化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推进“四线四路”和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绣花功夫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能级。

最后,善作善成增进民生福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效运行微幸福民生工程和“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生活在无锡的每一个人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潜力。”赵建军介绍,在今年的《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无锡共有28个项目列入“实施项目”清单,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

赵建军说,无锡产业基底深厚,百年工商文化,千万锡商群体,造就了无锡经济的持续繁荣。奋进新征程,无锡正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纵深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筑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谱写产业强市新篇章。在实业报国、产业报国中激活工商基因、赓续工商血脉,弘扬新时代锡商精神,打造第一工商名城。

赵建军表示,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了4个建议。一是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区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在协同建设国家级“双中心”、建设信创芯片生态圈、打造特色工艺制造高地等方面,支持无锡探索突破、创新示范。二是关于支持无锡更好打造全国湖泊治理标杆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在开展太湖生态清淤固淤、执行流域统一排放标准、建立湖体水质共考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加强统筹。三是关于支持盐泰锡常宜铁路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研究确定江阴第三过江通道方案,支持各项前期工作推进。四是关于支持无锡创新开展数字型综保区建设试点的相关建议,建议国家层面支持无锡发挥区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探索设立“数字型综保区”。同时,还将与部分代表联名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关于支持苏锡两市协同提升苏南硕放机场能级作用、关于集成支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等。

“嘱托入耳入心,落实立说立行。”赵建军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在无锡市委坚强领导下,努力交出不负重托、不负期待的时代答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