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理论
 

2023年2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 企业如何自主推进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鹏 刘如旭 方波

王利博制图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各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生产方式、业务形态、技术架构及创新范式等都在发生转变,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战略、组织、文化、人才等多重挑战,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路径不清晰、信心不足、投入不够、人才匮乏等痛点,“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突出。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实施主体,需主动推进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创造有利环境,加快转型步伐,积极融入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

一、“不敢转”,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建设不够系统。

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战略、文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和服务等企业经营领域全方位的变革,不仅需要技术能力的加持,更需要“一把手”和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实践路径和推进步骤,未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不少企业片面地将数字化转型视同于信息化建设,单一地由信息化部门主导推进,资源共建共享、跨部门协同存在明显短板弱项,难以实现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较为薄弱。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人类又一重要生产要素。但目前多数企业现场数据采集率不高,数据难以标准化、规模化传递,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不足,未能实现有效融合和利用,难以形成生产力。数字化企业面临着“数据孤岛”的困境,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由于开发时间与部门的差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复投资、条块割裂、难以统管等问题,系统数据相互独立、隔离,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对外部数据的需求不断上升,但由于数据缺乏统筹管理,政府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同业务线条间存在数据壁垒。

二、“不能转”,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

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尚未显现。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的迭代创新,当数字化实现跨环节、跨领域集成,价值效益才能充分发挥,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价值效益呈现指数级增长。对于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间数据的融通采集,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以全局的视角谋划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向综合集成跨越阶段,受困于数字化基础薄弱、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高、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数字化投入和价值效益不平衡,影响企业转型信心。

技术供给和服务生态不够健全。数字化转型是应用数据、技术要素对企业业务模式的全面变革,不是标准化数字产品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技术和业务服务商良莠不齐,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选择难度较大,试错成本较高。传统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将服务定位于IT销售的延伸和服用,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和行业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缺乏能够承担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核心技术开发、数据运营等关键任务于一体的服务支撑力量。此外,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协同能力不足,转型共性方法实践、标准化工具等互动创新不强,尚未形成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产品和服务协同生态。

三、“不会转”,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有待提升。

高水平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员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出了全新要求,但多数企业面临数字人才匮乏、数字化能力不足等痛点问题,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需求。具体表现为:企业现有的管理者缺乏数字化认知与理念,业务人才的数字化工具应用水平较低,技术与业务无法有效融合;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难以匹配企业转型需求增长,在校学生数字技能水平未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数字化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新兴行业,受所处地域、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面临“找不到、找不起、留不住”专业人才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标杆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创新工作,需长期、持续地试错迭代。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期,转型路径及推进举措尚未明晰,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体系,指导其制定转型目标、路径,降低转型风险及成本,但当前既无成熟方法论作为指导,又缺乏可借鉴、可参考的标杆企业及典型经验。领先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足,产业链协同创新及资源能力共享模式有待探索。

企业如何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创造良好环境为其赋能,增强企业转型的能力、意愿和信心。但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实施主体,需进一步提升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主动克服和缓解转型面临的各种难题及制约因素,利用外部优势资源能力降低数字化转型难度,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一是提升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统筹考虑不同人员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参与程度及角色作用,针对性提升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组织企业领导班子学习国家数字化发展政策文件、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系及理论方法等内容,提升数字化转型谋划决策能力,从战略层面思考、布局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织中层干部学习企业在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数字场景创新、数字技术应用、数据要素融合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举措,转变管理思维方式,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见效。组织一线员工学习数字化前沿技术、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等内容,提升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业务实际的问题能力,主动参与和推动数字化转型。

二是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范例。聚焦实际业务需求,积极开拓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以场景为中心构建数字化转型共建能力体系,从单个场景培育起步,完成场景的创新及演进。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典型案例,总结数字化创新探索和实践方法,推广企业数字化典型模式,探索以场景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长效培育机制,以点带面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树立创新场景标杆企业,加强跨行业数字化工作交流,强化典型引领、促进互学互鉴,形成多方共享共建能力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

三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在数据治理方面,从组织、标准、规则、技术等方面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多源异构的数据资源的全量汇聚、统一纳管,促进内外部数据互联互通。在数据共享方面,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数据按需取用、规范授权、灵活获取、安全可追溯;探索建立数据内部共享应用机制,促进数据按需充分共享应用。在释放数据价值方面,围绕企业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全面提升业务效率;推进数据资产化管理,提升数据资产投入产出效能;构建数据合作生态,促进数据有序流通,盘活数据资产。

四是建强数字化人才队伍。注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入相结合,提升企业员工数字素养与技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在内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畅通数字化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数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人才跨部门协同,推进业务和技术人才交叉融合,激发内部员工潜力。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深化产教融合,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订单式”培养及招聘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灵活运用兼职引进、科研合作等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引入外部专家及优势能力,实现广泛人才合作。

五是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需要强有力的供给侧服务,既包括软硬件技术产品等“硬”供给,又包括知识方法等“软”供给。需引入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力量,充分发挥产品、技术、人才优势,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化测试评估、转型咨询、专项培训等能力,帮助企业制定数智化转型战略,围绕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经营管理、用户服务、生态协同等企业价值链关键环节,设计数智化赋能场景,并提供对应的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交付方案,助力企业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立足新发展阶段,企业需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数字时代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单位:中移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