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临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愿景
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做大投资 打造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临沂市代市长张宝亮作政府工作报告 《临沂日报》记者尹召功/摄 |
王利博制图 |
刚刚结束的山东临沂市两会,站在新起点、起航新征程,勾画出新时代临沂经济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奏响了奋进的新时代乐章。
两会内外群情振奋,政声民意交融共鸣,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彰显了新时代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自觉、时代风采和责任担当。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临沂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00亿元、增长4%左右,总量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代表委员们说,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愿景的美好期许。从报告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分析出当地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当地的产业条件、创新条件、人才基础和市场机遇,是地方招商引资、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解读器”,具有典型的区域经济引领价值。
做优产业,做强企业,做大投资
产业兴则区域兴,企业强则经济强。
临沂市代市长张宝亮说,工业是临沂的短板,没有先进工业,现代化强市建设就无从谈起。当前,临沂最主要、最紧迫、最事关全局的任务就是建设先进工业强市,目标就是“两年工业产值过万亿”。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到行业、分解到县区、落实到企业,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
做优产业。力争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五百亿级产业达到6个,千亿级产业3个。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沂蒙光谷”“沂蒙药谷”“沂蒙氢谷”。木业产业,以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无醛化为方向,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2%以上。机械产业,放大山东临工龙头效应,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名城,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增长8%以上。食品产业,发挥金锣集团引领作用,扩大休闲食品、功能饮料、药膳食品、预制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年产值达到1700亿元、增长15%以上。冶金产业,谋划精钢基地二期,加快山钢永锋二期、鑫海科技热轧等项目投产运营,打造全国高端不锈钢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增长20%以上。化工产业,塑造绿色低碳、循环互补、安全智能的产业新生态,年产值达到550亿元、增长10%以上。医药产业,加速壮大现代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5%以上。建材产业,重点培育矿纤新材料、新型建陶、PC构件等新型建材产品,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增长12%以上。
做强企业。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综合运用数字融合、工业设计赋能,构建“龙头骨干企业、双5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后备上市企业”的递进培育体系,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1200家,培育“链主”型企业20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0家、过50亿元企业15家。壮大“双50”企业,筛选50家优质企业、50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力争企业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180家。
做大投资。突出招大引强,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年”活动,坚持“全员全年招商”,紧盯“实好多快”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力争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4800亿元,过10亿元项目60个以上,引建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30个以上。突出抓大扶强,对投资过50亿元项目,专班推进、定期调度、靶向支持。突出快投优投,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100个、投资1200亿元以上。
在激发市场活力上聚力突破
临沂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9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是发展的“脊梁”,企业家是临沂的“功臣”。张宝亮强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政府的最大责任,也是发展的最大底气。
坚定不移优化环境。聚焦体验感满意度,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促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围绕让企业家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深化审批改革,优化涉企服务,实行部门帮办代办,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引导企业家“放开手脚”谋发展、“轻装上阵”搞经营,用政府“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茁壮成长”。坚持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大胆为企业“站台助威”,主动为企业家“撑腰壮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企业家有地位、有荣誉、有形象。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围绕“外贸提质、外资提量、外经提速”,重点在国企引资、境外融资、外企增资扩股上突破,力争外资利用规模达到14.5亿美元。用好开放政策,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等政策“组合模式”,落实外贸企业“白名单”、贸易贷款等政策,出台对外开放“60条”。提升开放平台,加强综保区、临沂港、济铁物流园等功能联动,建设临沂国际贸易中心、进口商品中心,认定本土跨国公司10家,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16个。拓展开放通道,办好第12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举办第三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百展”拓市场,开展日韩、欧美等招商推介活动,支持临工、奥德等企业“走出去”投资,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开放格局。
加快推动现代物流城建设
以“四个商城”为统领,以现代物流城建设为核心,推动“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达到6100亿元、9100亿元。
线上线下融合“兴商”。推广“新明辉模式”,培育年交易额过5亿元平台型企业6家。加快商谷片区建设,力争建成智慧电商产业园、中通快递智能电商产业园。发挥临沂港、综保区等平台功能,大力发展跨境贸易,打造中国(临沂)国际数字易货之都。
标准智能一体“建仓”。实施仓储提质扩容行动,推进山东高速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冷链仓、天翔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陆港现代化仓储集聚区,新增标准仓储195万平方米,智能仓储占比达到35%。以“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成员国为重点,布局公共海外仓,打造商城国际化战略支点。
供需两端发力“畅流”。完成物流园区向国际陆港搬迁任务,加快中国物流集团、普洛斯等头部物流企业落地,引进中通、圆通、极兔等快递物流总部或分拨中心,力争现代物流城“一年成形成势成城”。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系列项目,加密国际货运航线,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申报国家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争取欧亚班列到发400列以上。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科创高地
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超过120亿元。
深化产教融合。全面落实临沂“职教十条”,加快青岛理工大学、临沂职业学院和技师学院新校区、鲁南技师学院二期、临沂大学医学院建设,推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省教育厅设学验收,做好临沂科技学院、临沂城市职业学院等新增高校筹建工作。力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达到9所,新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0家以上,年度培养技术人才7万人、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
加快科技创新。建设高能级平台,推进鲁南制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创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升物流产业研究院,构建以沂蒙山实验室为引领的“1213”实验室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新建各类科创平台100家。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加强与临沂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快建设省大学科技园、上海技术交易所成果转化分中心和临沂技术交易中心,力争山东科创集团鲁南总部落户临沂,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强化人才支撑,推广“揭榜制”“赛马制”,柔性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举办对接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人才金融资本大会等活动,加快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力争吸引青年人才5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