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彭学英
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厂控制演示中心 黄勇/摄 |
12月1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安徽省国资委采访时了解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三个明显成效”,在深化“三地一区”建设中坚定不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三年行动129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特色经验做法,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将国企改革
作为“一把手”工程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始终站在一线,亲力亲为抓改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多次强调国有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排头兵作用,要求国有经济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安徽省省长王清宪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国企改革,研究部署部门协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举措。
三年行动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有关改革事项批示110余次,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国资国企改革领域重点事项42件,有力指导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大事项落实落地。
对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安徽军工集团与中国兵装集团战略重组、江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战略合作等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推动,多次听取汇报,多次批示指示,多次会见合作方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功实施上述重大改革事项提供了根本保障。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成效显著
近年来,安徽国资国企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安徽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71.9%,高于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激发了安徽省属企业内生动力活力,提高了发展质量效益,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2021年,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067.5亿元、利润总额951.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217.4亿元、净利润468亿元,分别居全国第7和第5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中部领先和长三角地区比较优势地位。
结构调整产业优化
迈出坚实步伐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中,安徽省国有企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实施“2215”投资专项行动,省属企业每年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左右,其中制造业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铜陵有色年产2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二期)、皖维集团年产700万平方米偏光片、江淮蔚来30万台新能源汽车产能提升、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在马钢集团召开省属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推进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制造和绿色发展,制定实施省属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2个方案,推动海螺集团、叉车集团、省能源集团率先建设“双跨型”或特色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业互联网“2+3+N”格局。
在大力布局新兴产业方面,制定实施省属企业布局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实施新材料产业强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五大工程”,每年完成5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投资。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属企业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6%。省属企业累计投资长鑫存储、国科量子、东超科技等“瞪羚”“独角兽”企业近30家,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空气成像等未来产业,推动尖端科技成果就地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