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理论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工会工作指明方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乔东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做了全面总结,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工会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职工至上,站稳职工立场、把握职工愿望、尊重职工创造、集中职工智慧,增强广大职工的志气、骨气、底气,全面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提升我国广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要求,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职工当家做主、依法维权有机统一,坚持职工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职工意志、保障职工权益、激发职工群众创造活力,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工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高度关心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工运学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工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工会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深化工会改革,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履行政治责任,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另外,新时代工会工作还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把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代工会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特别是要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贯彻到工会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从这个角度看,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必不可少的,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必须紧紧依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彰显,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因此,新时代工会工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升广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三、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为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求。在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46种伟大精神之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体现的“八个坚持”中,“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其中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因此,新时代工会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导,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职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

四、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也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代工会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机制,提高职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广大职工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扎实推进职工共同富裕。同时,新时代工会工作更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以服务职工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新时代工会工作还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把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五、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依法建会、兴会、强会,在“网络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工会和智慧工会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激活“神经末梢”,使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这就要求,新时代工会工作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完善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机制,紧紧围绕职工群众转、依靠职工群众干、成效由职工群众来评判,让工会工作深深扎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工会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大契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诚实践者,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