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路 破茧终成蝶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拓国帅
陕西神木,一座冉冉升起的“能源新都”。在距离神木市滨河新区不到6公里的坐标轴上,矗立着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它犹如一颗闪亮的煤海“明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煤炭行业践行使命担当,推动矿山高质量发展蝶变升级,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奋进历程。
驻足回眸,十年一瞬。十年来,该公司在扼颈般的发展困境中,发扬新时代陕煤人“三特”“六争”精神,一斧一斧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以“931”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红柳文化”引领一流,以“三个示范”争创一流,以九大指标体系支撑一流,奋力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
以时间为序,回看砥砺奋进的这十年,一张底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百米井下,滚滚乌金“一键”飞涌,煤炭开采智能高效;从矸石成山到矿在园中的生态蝶变,绿色成为美丽矿山“调色板”;采煤不见煤,低碳清洁生产,优质产能持续释放……该公司在大战大考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陕煤集团以及全国煤炭行业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勇于拓荒
转型中奋进的十年
2005年,陕煤集团发出战略北移号召,瞄准了资源禀赋的陕北榆林地区。2006年9月,红柳林矿业公司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达标、当年回本的“红柳林速度”。矿井井田面积138.3平方公里,可采煤层6层,矿井地质储量19.54亿吨,核定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2021年核定产能增至1800万吨/年,成为陕煤集团旗下单井生产“超级矿井”。
2022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25%,掘进进尺同比增长2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14%。煤炭销量连创新高,单日发运电煤、化工煤5万余吨,扛牢了国有企业煤炭保供的政治之责。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及体制“四个革命”的要求,为煤炭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革命”兴煤,成为行业内广泛共识。但,怎么变革?却对煤炭企业提出了拷问。
2014年至2020年,六年时间里,该公司在清洁高效利用、标准体系、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彻底走出传统‘挖煤’粗放型的管理模式。2016年,该公司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行“互联网+”销售模式。同时,成立煤炭销售价格委员会,积极走出去外拓市场。一年时间里走访企业170余家,自主开发客户84家,拉运煤炭342.42万吨,占总销量的23%。
2020年,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示范”创建目标,即“智能协同”“绿色立体生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三个示范矿井创建。推动“智开采”和“绿生态”比翼齐飞,让全面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化矿井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
攻坚克难
奋进中奋发的十年
地面操作人员一键启动控制按钮,百米井下,采煤机滚刀飞转,滚滚乌金倾斜而下,沿着皮带机源源不断运送至储煤仓。这是公司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一幕,这样的场景该公司已经探索了十年之久。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用“点、线、面”来形容过去十年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探索之路。先在一个综采工作面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整个综采环节,最后实现产、运、销等全矿井全生产要素的智能化。
2011年,该公司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于2012年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7米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填补了行业空白。2013年,《7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持续完善,实现了煤机、支架等单机自动化,机头机尾超前支架全面应用。
“在持续推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了6个方面27项技术成果,为后续智能化矿井建设积累了经验。”该公司智能化部负责人说,到2020年年底,已经建成9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采煤率达97.7%。
该公司携手华为煤矿军团打造的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2022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在全国煤炭行业、陕煤集团尚属首次。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平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覆盖了智能综采、智能主煤流、智能选洗等多个智能协同串联场景。”该公司智能化部负责人介绍说,依托于数据中心、云平台、井下工业环网等基础设施,一个智能化感知、智慧化决策的智慧矿山正付诸于现实。
舍我其谁
奋发中奋勇的十年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2022年6月6日,该公司立体生态修复示范园中,一场踏绿而行的“喜迎二十大·助力安全月”职工健步走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职工们的欢声笑语,潜藏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中。
十年间,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度开采,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之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松,生态环境不堪重负,采空区沉陷、矸石堆积成山,矿区周围布满“生态伤疤”。
“构建绿色矿山,首先在于解决矿区周边生态问题,立足塌陷区治理修复,因地制宜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井上下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谈及绿色立体生态治理时,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说道。
2018年8月,该公司对肯铁令沟村委会因采空区沉陷部分受损道路进行了修复,治理率达到 90%,采煤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6月至今,该公司利用科技助力绿色立体生态跨越,矿区生产生活场景实现了低碳化运行,矿区生活、生产用水实现100%自给自足。
“在绿色生态矿山的创建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将煤炭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景观园林相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张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自然、生态、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一带、三区、多组团”的形式,创建“高山草原+林果经济”绿色发展品牌,打造生态+科普+休闲+旅游示范科普基地,从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立体生态“新格局”。
面向未来
奋勇中奋飞的十年
十年的砥砺奋进,迎来了诸多“高光时刻”。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绿色矿山、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级、行业级、省部级荣誉;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红柳林”品牌荣获中国煤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红柳林”品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用户首选品牌。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年来,该公司布局人才地图,聚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三个示范”矿井建设所需专业化人才要求,构筑人才强磁场,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
2021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培养大幕拉开,红柳林“百十一”青年英才开发培养训练营开营,培育出了诸如范国涛、钟凯等一大批优秀青年职工,成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公司着眼于提升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生活环境水平等方面,让各类人才享受高质量发展红利……”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说。十年来,该公司累计申报全员岗位创新项目3180项,申报国家专利183项,创新效益超过21.4亿元。
全国技术能手、陕煤劳模、“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全仪器监测工金奖获得者李王平,2021年陕西省“陕北矿业杯”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一等奖获得者汪智智,2022年陕西省首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和瓦斯检查工决赛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杯”煤炭板块职业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一等奖获得者连宝……十年间,诸如此类高技能人才始终活跃在该公司安全生产、技能攻关、竞技赛场等各条战线上。
勇创一流
奋飞中奋起的十年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如何让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如何能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客户、职工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五园”落成到“太阳石”打卡新地标……翻开“红柳文化”建设“里程表”,该公司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奋起路程清晰可见。
“讲好红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该公司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专干说。
据了解,在该公司领导班子有一个共识,就是“红柳文化”立足于丰富的文化传承、发展历程、深植进程,以文化凝聚全员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为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提供充足的思想养分和文化支撑。
“红柳文化”是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冠名,是践行陕煤集团“奋进者”文化的特色成果,是丰富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产物,是以沙漠植物“红柳”所具有扎根漠北、耐寒抗风、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和坚强品格,形象表现红柳林人坚守塞北、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勇创一流的崇高品格和奋进精神。
“红”代表红色的信仰,“柳”代表绿色的希望,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五碳发展”,积极推动“双碳”战略,立足零碳转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大自然美丽与价值,建成新时代中国智能绿色煤矿示范基地。
一流创建是远景,美好多姿是情怀,顽强拼搏是性格,绿色智慧是特色。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新时代的红柳林人,将坚定奉行七大核心理念,全面推进“红柳文化”落地生根,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让红柳花开,让绿柳成林,使红柳林矿业公司这颗塞北煤海中的璀璨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文铸魂,注重在文化深植中找抓手、搭平台,让“奋进者文化”“红柳文化”抬眼可见、驻足可观,不断加深文化认同。先后建成党建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园、安全宣传教育文化园、绿色生态文化园“五园”;建成创客大讲堂、太阳石影仪室、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大师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展厅和阵地;精心设计了墙体喷绘、文化长廊、宣传橱窗、腾飞雕塑等,投入使用文体中心及25个基层党建文化阵地,使“红柳文化”成为社会、行业走进红柳林、认识红柳林、了解红柳林、传播红柳林的“文化窗口”。2022年6月6日,新落成的“太阳石”新地标,让来访嘉宾和全体职工家属身临其境了解煤炭历史,接受煤炭文化的熏陶。
十年,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该公司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陕煤集团矢志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紧盯“931”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不松劲,以新业绩、新突破、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