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区域·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区域·公司
 

2022年9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志强: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促进包头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22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包头举办,这是全国企业家交流合作的重大盛会,也是展示包头优异营商环境、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促进全市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在此,我代表包头市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包头市经济社会情况。

一、包头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包头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扎实,制造实力雄厚,城市环境优美。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速均位居自治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倍。被国务院列为“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地方”并获通报表扬。同时,获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入选工信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

二、包头的发展优势

一是原料材料保障充足。原材料具备1988万吨生铁、2160万吨钢材、263万吨电解铝、10万吨阳极铜、57万吨镁产能;稀土具备5.6万吨永磁、2.3万吨抛光、1.1万吨储氢、4万吨催化助剂、180万吨稀土合金的产能。冶金具备20万吨特种钢、15万吨取向硅钢、6万吨高纯铝、14万吨铜丝产能;化工具备18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聚烯烃产能;硅材料具备6.5万吨多晶硅、12万吨多晶硅铸锭、17GW单晶拉棒产能。

二是工业基础支撑扎实。全市拥有各类设备2.6万台套,其中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2000多台套,大型铸造、锻造设备和高精尖机床1000多台套,形成了从冶炼、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精密加工制造到整机装配的产业链,是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市和全国“无废城市”试点。

三是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全市人才队伍总量82万人,建立了211家研发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都产自包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88家,拥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是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包头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优惠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电力多边交易电价可达到0.26元/度;年用气超出1000万立方米,非居民用户每立方米2.16元计价;非居民用水4.47元/吨计价。

五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包你满意”为目标,正在打造“少、好、快”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市四大班子、纪委监委、组织部和法检两院系统推进,服务窗口365天“不打烊”,“1+10+N”企业高管群随时解决问题。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绩效考核等3项指标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荣获2020年度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三、包头产业发展重点

“十四五”时期,是包头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立足包头实际,提出“一个总定位,建设四个城市,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和主要任务。

一个总定位,就是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四个城市”,就是把包头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让包头人民引以为豪的、热爱的、享受的创新创业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幸福平安城市。“四基地”,就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和现代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农畜产品产业基地。“两中心”,就是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和创新中心。“一高地”,就是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一体系”,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在年会活动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包头市有多年承办大型会议活动的历练积累,有各位领导和广大媒体朋友的积极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本届年会办成一届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企业家盛会。在此,我们发出诚挚邀请,热烈欢迎各类企业、各类机构以及广大企业家、新闻媒体和各界朋友到包头共襄盛会、洽谈合作,我们热切期待与大家在包头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根据武志强在2022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