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远:依托黔东山水 再做“新”字文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 杨学军
青山绿水间 奋楫进行时 |
园区内建成的标准化厂房 |
穿越古城镇远的舞阳河,迎来了暑季旅游高峰。7月22日至23日,不仅两岸边游人如织,呐喊声起,更有河面上擂鼓震天,龙舟奋楫,这是一场由青酒集团独家冠名赞助、有几十支队伍报名参赛的龙舟大赛。这场“加时赛”,别看眼前山笑水笑人欢笑,如果回到一年前,人们想都不敢想,那时的青酒集团作为全县最大的企业,因债务深重、职工离散、产销停滞,企业面临着破产,上千名职工面临着失业。好在当地政府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引进优质客商,使这家企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不仅企业活过来了,而且当地的创业环境也被带活了。
在镇远,得益于营商环境优化的,青酒集团是典型但不是唯一,是个好的注脚但不是故事的全部。
宜居宜业新生态
舞阳河,青龙洞,绿水青山看镇远。依托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10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镇远县近年来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宜居、宜业、宜游三个核心功能,持续开发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在推进“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建设的同时,县域经济不断增长,与之相关的文旅企业借势增长,截至目前,涉旅文化旅游经营单位1600余家,旅游综合收入89.38亿元。
镇远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旅游是我们的核心资源、优势资源,我们的城镇环境的优化、宜业县城的打造,都围绕着这个着力点展开。”镇远县政协副主席、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周海燕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为响应贵州省“贵人服务”品牌,他们提出了“镇好办”的区域品牌,在企业招引以及项目服务方面,建立“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服务团队”的工作制度,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跟踪服务零距离。
这一点,记者在青酒集团调研时感受明显,该公司总裁办龚主任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来自发达地区的江苏真年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号召力,拥有众多的合作资源,但最终以贵州青酒作为战略伙伴,除了青酒既有的产品和品牌优势,还有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诚意和服务。对此,陪同调研的县投促局副局长潘枝梅深有体会,以她的话说,“那段时间,县里主要领导以‘现在就办’的作风,现场调度,有求必应,有题必答”,最终促成了合作。
此外,对于立项通过的项目,该县全面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援助补贴等惠企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政策,适度延长减免期限,完善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制度,通过“组合拳”,支持企业稳岗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企业法人市场主体总量22900多家。
对于镇远来说,除了做足人文优势,还要做足环境优势,让“宜居宜业”成为投资客商的最真切感受。为此,该县编制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将县城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在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扩大黔东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三地五县交界处,为贵州省的东大门,周边有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芷江机场、铜仁大兴机场、沪昆高铁三穗站等交通站点。
“近年来,我们园区主攻首位产业,抓实主导产业,推动集群集约发展。”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黔东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五园”的规划,建成了综合服务区、黔东返乡创业园、白酒产业园、电冶产业园、川黔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软硬投资环境,吸引了多地区的客商投资。
据介绍,园区充分发挥原料丰富、设施齐备、物流便捷和贴近市场等独特优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稳步推进产业链招商,坚持以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为首位产业,加快白酒、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入驻各类企业共约200余家,其中,白酒、电力、冶金、建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占工业总产值95%以上。
优化营商新举措
在黔东经济开发区走访时,《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多家公司的大门口都放置“营商环境监督”小卡片,在醒目位置张贴举报公示牌,以此广泛收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发放单位是县纪检监察机关。
“在我们这里,除了县纪委监委,还包括市场监管、税务、发改、公安等所有县直部门,按照县营商办的调度,都积极投身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周海燕表示,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是优化营商环境最直接的办法。
2020年以来,镇远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县各级各类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本职,齐抓共管,找准治理切入点,聚焦企业用地审批、证照审批、融资贷款、留抵退税、政务服务等切身利益,扎实提升工作成效,使该县的营商环境,在全州的16个县区中,由2019年的倒数第二,跻身前5名。
为简化审批手续,各部门严格按照“放管服”改革的相关政策,在事项受理、办理、办结上狠抓材料、流程、时限改革,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放宽相关企业经营场所的登记,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以县纪委监委为例,为方便企业在办理用地审批、行政许可申请等业务遇到难点和梗阻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将10名特约监察员聘请为营商环境监督员,结合特约监察员职业、专长,与企业进行“点对点”“挂帮式”联系服务。
2020年以来,众多企业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解决“贵人”难点,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国家相关的惠企纾困办法,确保企业相关政策应享尽享。比如黔东税务局得知邦泰(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镇远分公司面临资金周转不灵、材料供应紧张等困境,税管员主动联系企业,及时办理增量留抵退税,积极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申报材料,于一周内,就将企业的155万元留抵税款成功退至公司账户,为企业渡抗疫难关送上“及时雨”。又如,来自深圳的惠诚物流公司,因生活用水加大运营成本后出现问题,营商办及时协调县水务局、县水投公司施工方等,为企业解决供水问题。
面对“贵人”们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题,县内各金融机构用好“一走两促”办法,发挥“一库一平台”作用,服务于政府、银行以及工商企业。比如镇远农商行,得知鑫欣贸易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随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政策要求,主动为该企业办理了一年的续贷。该公司因此快速恢复生产,且经营状况日趋向好。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县投促局党组书记胡勇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未来全县将通过“四加强一提升”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即通过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配齐业务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通过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对营商环境中的问题建立台账,压实责任,挂单销号;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落实网格化服务机制,化解企业困难,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承诺兑现,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通过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提升“贵人服务”品牌知晓率;通过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打通数据壁垒,对标最优服务,全力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
对接未来新机遇
贵州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这对地处贵州“东大门”的镇远及黔东经开区来说,新机遇送到门前。
“镇远将用好用足‘桥头堡’政策,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大突破。”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镇远县委书记龙家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围绕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练好内功抢抓机遇,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在青酒集团,记者看到,一边是装运线上的工人通过传送带对瓶装青酒进行包装,一边是令人震撼的“浓改酱”项目现场,人机配合,土木并举,一副“火力全开”的崭新气象。
“我们现在一边生产新品供应市场,一边分3期对酿造车间改扩建,力争改扩建完毕后,白酒总产量达1.2万吨,解决就业4000余人。”公司副总经理吴海介绍,2021年9月22日,贵州青酒与江苏真年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同年11月13日举行资产重组项目签约仪式,2022年初正式启动新项目。
未来,镇远将以酿酒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以酿酒为核心的特色食品加工业,依托青酒酱香型洞藏白酒独特优势,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贵州品牌”酒。
通过青酒,谋划和引进一批制瓶、瓶盖、彩印、电子包装、原料供应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依托云睿、安兴、冠坤等电子企业,积极引进铝电解电容器上下游的铝箔、负极箔及灯具、电子产品加工等配套项目,引进电感器、电阻器等元器件生产项目,全力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
针对园区和产业,该县提出,利用“桥头堡”优势,大力发展酿酒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潜力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建设黔东酱酒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速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改造提升火电、建材、基础材料产业,加快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奋力打造100亿级园区,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