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理论·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理论·公司
 

2022年5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职业院校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研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金正连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各地劳动教育的实践来看,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完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汇聚全社会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

第一,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说,培养国民的劳动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培养国民的劳动精神对于我们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培养国民的劳动精神对于所有用人单位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培养国民的劳动精神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推动家庭和谐兴旺、成就个人一番事业。

(二)激活各类劳动教育资源的潜在能量

只有全社会都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人们才会在态度上支持劳动教育、行动上身体力行地为之奉献,这样才能激活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社会上的各类劳动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劳动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

构建起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实践证明,单一的劳动教育途径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通过立体的、多渠道、综合性的教育,才能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一)健全劳动教学体系

1.编写劳动教材,让劳动教育有“法”可依。活页式+扫码拓展式教材是首选编写教材的方式。活页式可以随时添加新内容或者修改原有内容,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扫码拓展就是在教材里添加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视频、照片、辅助读物等,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拓展性阅读内容。

2.设置劳动课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在“五育融合”理念之下,有学者提出应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劳育” 。此观点甚好,但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大家才能在各自的课程中融入“劳育”。

3.融入劳动精神。学校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都应当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学生只要听课就能接受“三种精神”的熏陶,让广大学生“融入劳动中,不醉自芬芳”。习近平当年到陕北农村上山下乡,与当地农民干在一起、苦在一起,成就了习近平伟人的意志品质。

4.组建劳动师资。劳动专业课教师等不来也要不来,只能是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立足自力更生、就地解决;加强对与劳动教育相近专业教师的培训,随时储备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

(二)营造劳动文化氛围

每年不定期邀请全国劳模、工匠大师、英雄模范、杰出校友来学校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创业故事,展示自己的精湛技艺、劳动杰作,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经验教训。

1.拍摄劳动视频、编写劳动故事。全国各地有许多感人的劳动故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刻苦钻研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思想,让这些感人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成为激励、教育年轻人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劳动教育功能。

2.书写劳动标语、创设劳动荣誉。各高校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积极书写形式与内容生动活泼的劳动宣传标语,营造可视可感的劳动教育物质文化。设立劳动教育的相关荣誉称号,比如:劳动能手、劳动之星、创造之星、劳动模范、劳动质量奖、劳动创新奖等。

3.举办劳动大赛、展示劳动成果。职业院校热衷于各类大赛并在大赛中获奖,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这种全国性的比赛平台充分展示师生的劳动技能、展出师生的劳动成果。

(三)拓展网络劳动空间

可以在网络上开辟出空间,让学生在这些空间展示他们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成果,大家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在网络上,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汽车、飞机、军舰、潜艇、机器人,演练蓝军、红军对抗,演练飞机在空中遇到各种险情的紧急处置措施等等。

(四)完善劳动评价体系

1.建立学生劳动档案。学校由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给每一名在校生建立个人劳动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该学生在读书期间的所有劳动课程的学习情况、动手劳动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态度、劳动过程中的意志品质、劳动成果的质量、实习实训情况、参加志愿服务情况、在家从事家务劳动情况等。

2.对学生的劳动评价。劳动评价应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过程中的意志品质、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劳动资料的节俭和爱护程度、劳动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劳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对劳动成果的爱惜程度等方面加以考察,每一项考察指标均须有设计五个等次的数量考察,尽量做到细化考核指标,防止粗线条考察。

(五)运用劳动教育成果

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条件,作为学生评优、入党、升学、就业、参军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可以把优秀师生的劳动事迹、优秀的劳动作品、典型的劳动案例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宣传优秀学生,把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系南京大学博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8-09-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S],新华社2020-03-26。

[3]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3期。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百年历史经验研究,课题号:20SKGH319;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人才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辩证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