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纪念袁宝华同志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纪念袁宝华同志特刊
 

2022年4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袁宝华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纪念袁宝华同志诞辰106周年、逝世三周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韩家增 朱仁学

1980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袁宝华等中企协同志。
1985年12月18日,袁宝华在宝钢总厂调研。

一个离休了多年的世纪老人,一个国家经济综合部门的原领导者,2019年5月9日悄然离世,没有组织宣传,消息却不胫而走。轰动了京城,轰动了全国,轰动了许多的国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有关部门、企业、学校的领导、亲朋好友表示哀悼,这是何故?毫无疑问,这是他从不为自己,总是为别人着想的人格魅力,这是他舍弃自我、自以为非的思想方法,早已深刻于人们的心中。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领导、长者、良师——袁宝华同志,宝华同志离开我们三年了,我们深切怀念他!

我们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工作期间,有幸与宝华同志朝夕相处10余年。宝华同志的综合素养、人格魅力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我们时时都被他的崇高风范感染着,成为鞭策我们努力前行的榜样。老一辈革命家陈云说过,毛主席的最伟大高明之处,是他用哲学思想培育了一代人。袁宝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宝华同志的人格魅力,早已被人们交口称道,但他的思想方法却少为人知。恰恰正是他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人格魅力有机融合,才使宝华同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高瞻远瞩,从容淡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坚持自以为非的思想方法

1937年9月,宝华同志根据组织安排,由北平几经辗转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河南南召县,成为南阳特委、地委委员兼统战部长、青年部长,公开身份是南召国民抗敌自卫团司令部的政训主任,参与领导我党在南阳的抗日救亡运动。那时他才21岁,正值满腔热血,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年代,他凭着对党的忠诚和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志向,决心和大家一道用青春和热血,在古老的南阳大地开辟一片崭新天地,谱写一部壮丽篇章,发愤让南召变成“小陕北”,让李青店(镇)变成“小延安”,让现代中学变成“小抗大”。他以政训主任身份作掩护,为我党建立地方武装,发展党的组织,培训抗日干部队伍,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南召城乡抗日烽火轰轰烈烈,风起云涌。三年时间里,发展地下党员600多名,党组织遍及南召城乡,掌握武装7000支钢枪。未曾料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警觉。宝华同志提前接到组织通知,撤离南召,奔赴延安。没有撤离的同志,由于叛徒告密,二三十人惨遭杀害,不少人被捕入狱。自此,南召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陷入低潮。

痛定思痛。宝华同志虽然不是南阳地委主要领导,但在延安中央党校和整风学习中,还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总结反思了南召地下斗争的经验教训。收获是,自己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训是,年轻没经验,不知道保护自己,不懂得隐蔽战线工作的实际,由于当时处在国共合作时期,却忽视了地处国民党统治区的实际,更忽视了我党力量的壮大,尤其是武装力量的壮大,必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直到血腥镇压。主观脱离了客观,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思想根源就是自以为是。陈云同志在他的学习笔记上批了“自恃聪慧,自以为是”。宝华同志说,这八个字使他受益终生。做一个献身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自觉的革命者,光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有干劲是不够的,还应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从此,他下定决心与“自以为是”决裂,向着“自以为非”转变。

宝华同志从自以为是转为自以为非的思想方法,根植于他在南阳从事的三年抗战救亡运动,完成于著名的延安整风,应用并发展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最终形成了他自以为非思想方法的几条原则:(1)不以自我意识为依据,而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的思想原则。(2)不以片面认识为依据,而以全面认识为依据的思想原则。(3)不以已有经验为依据,而以发展变化实际为依据的思想原则。(4)不以成绩为依据,而以问题导向为依据的思想原则。

总起来说,宝华同志自以为非的思想方法,就是坚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方法;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比较、反复的方法;就是主观合乎客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与自我本位、自以为是彻底决裂的方法。

掌握并运用自以为非的思想方法,使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有效地避免或少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至少不犯大的错误;使他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东西,总比别人全面、客观、合乎实际,对矛盾问题的认识,总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转折时期,总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理性判断;使他提出的解决矛盾的方案实际管用,总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赏识与支持;他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绝不敷衍。执行中鼓励创新,创新又不偏离方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坚持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

宝华同志调查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始于“一二·九”革命运动,自觉于延安整风运动和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地方党群工作,贯穿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全过程。调查研究使他随时随地了解把握着实际情况,锻炼增强着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才干与方法,同时又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中,时刻密切着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对依靠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意义重大。调查研究几乎成了宝华同志工作的全部。他要从调查研究中汲取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他要从调查研究中探求实事求是的无尽智慧;他要从调查研究中找寻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思想武器。的确,调查研究使他时刻做到胸中有数有底气,实事求是有勇气,开展工作有方法,有效地避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他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经济的活账本”,他向中央、国务院汇报工作,不念稿子,言简意赅,逻辑井然,数据详实,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他把毛主席倡导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他把陈云强调的拿出90%的时间用来调查研究、10%的时间用来制定政策的严格要求,自觉地贯彻在他领导下的经济部门,并形成良好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作风。用他形象的说法,机关里一个处室,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可以了。意思是一个处室3—4人,平时留一人看管门市,接打电话,处理公文,其他人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如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则一朝分娩”。他这样要求部署,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作出榜样。宝华同志常年工作的繁忙程度,用日理万机形容绝不过分。虽然他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但他每年还要坚持挤出4—6个月来调查研究。他到各地、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尤其是涉及重大政策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听完现任领导班子汇报,一定要再听听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的意见,有机会还要听听当地老朋友、老熟人的意见,并把三方面反映的情况汇总分析,再形成调查报告。他认为这样做,掌握的情况会更实际、全面,制定的政策会更科学、正确。

宝华同志做调查研究,自觉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做到日常工作和调查研究两不误。企业、基层的负责同志到北京来,都很想来看看他,和他说说心里话。按照宝华同志的工作日程和繁忙程度,很难挤出空隙安排,秘书也不忍心安排。但宝华同志对秘书的要求是,一定安排,一个不落。他说,“经委是企业的娘家,我工作忙,见不了10分钟,见5分钟,见不了5分钟,见2分钟。”而且他要求把来人的单位、姓名提前通知传达室放行,“我们要热情迎进门,要让座,要沏茶。”他说,这不是简单见个面的小事,而是检查我们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大事,也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企业、基层的同志来京,提出见我,决非随心所欲。他们会再三考虑,我会不会见他们?见面说些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他们不知琢磨几琢磨,踌躇几踌躇了。我们应当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不能让他们期望而来,失望而归。能马上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马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解决的期限,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向人家说清楚说明白。”企业的同志都说,宝华同志是他们敬重的领导,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宝华同志做调查研究,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定期召开企业厂长(经理)、书记座谈会,每月一次,雷打不动,一次一个主题,与工作同步进行,多在北京召开,有时也到外地开。直到他90岁高龄,才改为一个季度一次,这对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及时解决企业的问题,发现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十分重要。 (下转第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