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理论
 

2022年4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商环境主题报道 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左振乾

王利博制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极大改善了投资和市场环境。

由此可见,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地方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而营商环境主题报道则是向外界各方及时、真实反映各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闻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作用力下,把被报道的区域经济营商环境及时、真实、有效地向外界呈现出来,进而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完善等积极的外部作用。本篇文章希望通过对新闻价值和营商环境等核心关键构成要素的分析,探索营商环境主题报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多重要?

据世界银行于2019年10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排名已从第46位跃升至第31位,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

如何评价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劣?按照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共有十个重要指标,包括: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眼下,世界银行给出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成为共识。

不难看出,在世界银行针对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了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目前,各方主体针对营商环境拥有一个几乎毫无争议的认知,那就是“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软实力的主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有效开展经济合作、参与竞争的重要依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李克强总理也曾强调,“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让企业和群众更多受益。”

此外,营商环境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随后,我国为优化营商环境颁布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主体不约而同地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了自身工作重点,全力高效地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如此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营商环境又为何如此重要?

提及营商环境话题,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机构就是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营商环境的机构,成立于2015年。关于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选择在近几年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该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曾对外给出他的答案,那就是“中国前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依靠人口红利、生产资料红利,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但是到了现阶段,这些红利已经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凸显。”

通过许志端给出的答案,我们不难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对营商环境重视,各级政府主体对营商环境的积极推动,这一切均非“偶发兴致”,而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水到渠成”。

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营商环境的优劣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比关系,营商环境越好,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好,其竞争力就越强。

以新一线城市成都市为例,该市政府主体曾宣称,要把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据公开报道显示,为全面深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都市曾经先后展开过三轮营商环境的建设和改革。数据显示,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成都市的独角兽企业从0家增加到7家,新经济企业从24.6万家增至45.8万家;获得风险投资从40亿元增至570.2亿元,新职业人群突破63万人。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连续五次获得“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多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再如《中国企业报》曾经报道过的辽宁省本溪市,当地曾大力推出过“项目引进年”和“企业服务年”,在全市干部的落实下,该市从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到实施“项目管家”制度,再到主抓用工帮扶,其营商环境得到了良好发展,又进一步激发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9年1月至5月期间,本溪市共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93.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加5.8亿元,同比增长8.5%。截至当年6月18日,该市500万元以上重点推进项目已经达到427个,总投资789.34亿元,开复工项目284个,开复工率达到66.5%。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前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区域内劳动力和资本的集聚。

营商环境主题报道如何为地方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从深度层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营商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复杂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各级政府主体付出足够的耐力和智力,方可不断推动优化当地营商环境体制的完善。

从广度层面来看,营商环境建设则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而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对热点事件、新生理念进行呈现的社会活动,是外界各方了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现状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就意味着,新闻报道成为了外界各方了解各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

同时,从特殊属性层面来讲,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我国的新闻单位和媒体机构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新闻事业的独有价值。这种属性从根本上就要求新闻单位和媒体机构在选题的关注方向上应该与党的工作总方针、总任务保持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新闻主题报道的舆论支持,通过新闻报道发挥其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层面的价值,及时有效地呈现出地方经济环境的变化,可间接地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新闻主体机构也能通过对营商环境的主题报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1.传播力

探讨传播力的话题,就绕不开传播学中的一种经典理论——“创新扩散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

1973年,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该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他们提出了4个阶段的说法,这4个阶段分别是:知晓、劝服、决策、证实。

有西方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可以较为有效地提供新信息,而人际传播则对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更有利。因此,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出相当显著的影响力,而对“决策”“证实”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小。

那么,何为“知晓”和“劝服”呢?

有西方传播学家曾对此做出过总结,在他们看来:“知晓”意为“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而“劝服”则是指“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结合到营商环境主题报道的背景之下来讲,即通过主题报道让外界受众对营商环境的概念、规范要求和意义拥有基础的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各地人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对营商环境全民支持的观念。

由此可见,大众传播与“知晓”“劝服”的结合,是针对营商环境观念的传播和说服人们支持这些观念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各地政府主体积极推进、持续完善当地营商环境的层面,主题报道需要和传播学中的“知晓”“劝服”等核心要素紧密结合。

例如《中国企业报》集团旗下的《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该周刊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营商环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长期跟踪,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机构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价值”的营商环境动态信息。

(下转第九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