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跨国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跨国公司
 

2022年3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耀:

将健康医疗项目拓展至基层城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贾晶晶

赵耀

自1993年进入中国至今,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欧姆龙健康医疗已经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当初在中国大连设立研发生产基地起步,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公司。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耀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在创新投入方面的逐年增加,公司也看到了大健康行业的未来增长点,欧姆龙将不断满足消费者升级的健康需求,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中国企业报》:请谈一下欧姆龙在中国投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赵耀:多年来,欧姆龙以精良的生产工序和严格的产品出厂检查程序,每年稳定向全球输出近500万台血压计与2000万支体温计,并前后获取了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日本海外指定制造业者、中国海关总署AEO高级认证企业等权威认证。中国市场如今也已成长为欧姆龙健康医疗最大的海外市场。除了在产品上的深耕外,欧姆龙持续协同医院与行业内各方伙伴,目前已推动MMC标准化代谢疾病中心、iHEC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CWMC咳喘管理中心等多个普惠型医院诊疗合作项目的落地,为中国医院诊疗体系的互联化、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助力打造中国智慧健康生态圈。

在过去的几十载,欧姆龙健康医疗借着中国进入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企业持续向上发展,并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医疗创新诊疗项目,比如MMC标准化代谢疾病中心、iHEC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CWMC咳喘管理中心等,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政府始终强调创新是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中国在创新方面投入的逐年增加,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健康行业的未来增长点。随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的实施,中国医疗创新正以大步向前的姿态走向国际化,这也正在反哺医疗健康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欧姆龙将不断满足消费者升级的健康需求,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比如大屏幕血压计和超静音制氧机等,将医疗创新真正落实到普惠大众,使企业保持繁荣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报》:中国政府多次提出“稳经济”,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在扶持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期待?

赵耀:“六保六稳”是政府务实求稳、具体工作的体现。在持续经历漫长的新冠肺炎疫情之时,此政策的发布无疑为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也必然会锐意进取,在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加码投入,以跨国企业强大的担当与责任心制定长期在华经营规划,保持战略定力。作为一家以健康管理产品起家的企业,欧姆龙正经历并探索着从健康管理产品制造商到健康管理服务商的升级之路。希望未来有更多利好健康医疗行业、医疗器械创新、远程医疗行业的政策推出,带动更多医疗健康创新,帮助更多企业找到发展机会。

《中国企业报》:您刚才谈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近期在中国还有哪些投资布局计划?

赵耀: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市场无疑充满无限活力与机遇。2020年4月,欧姆龙在大连启动新事业基盘项目,计划于2023年初建成超过3万平方米、超高效率的全球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在助力中国健康事业发展方面,欧姆龙将持续通过电商渠道以及MMC健康便利店项目拓展二三四五线城市事业发展机会,将更多健康产品与服务带到百姓身边,目标是助力“医疗进民间”,实现全面辐射健康社区“最后一公里”的智慧健康服务,致力于打造消费者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

《中国企业报》:具体来说2022年有哪些新的投入计划?比如在研发创新方面有哪些计划?

赵耀:欧姆龙将加速本土化创新与研发,推出符合中国市场期望的产品,比如更贴合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大画面血压计、服务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求的静音款制氧机等。2022年,企业将加大在创新健康管理产品、MMC健康便利店项目、智能健康管理终端等的投入,与更多行业伙伴一同共建智慧健康生态圈,将健康以更务实的方式惠及更多百姓。

《中国企业报》:对于行业发展,请您谈谈自己的观点。

赵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2年将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一年,创新将持续驱动中国发展。作为外资企业,我们期待中国能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使外企在华投资整个流程将更加简洁高效。作为以健康为本的企业,我们也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到创新医疗普惠百姓,助力提升中国消费者健康水平,为“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坚实的力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