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自主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自主创新
 

2022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多措并举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自力更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作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今年已是第15次参会。《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今年全国两会,王凤英围绕如何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建言献策。

自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以来,汽车产业缺“芯”的阴影至今没有消除。据相关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因缺“芯”问题减产超千万辆。王凤英指出,汽车缺“芯”主要集中在MCU领域,而车规级MCU中最缺的则是提供中、低端控制功能的8位、16位MCU。

“缺‘芯’潮,某种程度上暴露出我国芯片领域存在重尖端领域突破,轻基础领域布局的产业结构问题。”王凤英表示。

在业内,车规级芯片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为何中国企业却鲜少涉足,无法实现该领域的自主可控生产?王凤英指出,原因在于车规级芯片研发周期长、迭代慢、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但价格低、利润薄,且市场规模十分有限,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

“代工厂更愿意把产能优先安排给利润高的消费电子类芯片。因此,车规级芯片的几个国外行业巨头多为IDM模式,几十年来一直垄断着该市场,中国芯片企业很难切入”。

此外,扶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错位。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半导体行业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植下,中国芯片产业在关键前沿领域成效卓著,不断取得突破。“虽然当前国家政策对半导体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持,部分企业甚至可以享受10年免税政策。但这些都是针对芯片的设计、制造等上游企业的扶持,对下游芯片采购企业而言,却并不怎么受益。”王凤英如是说。

那么,怎样才能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王凤英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出手,系统布局,防止一哄而上加剧乱象。对扩产、投产的芯片制造企业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使企业能够迅速投产,以解汽车行业缺“芯”燃眉之急。

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国家统筹资源,进行车规级芯片产业链部署,完善产业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将“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加强对下游车规级芯片应用端企业推行“国产化芯片”应用相关优惠政策,实现让市场反馈推动技术迭代。

从长期来看,还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加紧长远战略布局,建立车规级芯片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长期机制,切实落实半导体产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全面布局并始终紧跟前沿发展方向,进而谋求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