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
继续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进行开拓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间哲朗 |
1月20日,一场大雪把北京装点得明亮而纯净。中午时分,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现身松下纪念馆,面对中国记者介绍了松下集团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各项支持工作。其介绍的每一项产品,都是松下尖端技术的集中展示。发布会后不久,本间哲朗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中国企业报》:松下集团创新的理念是什么?在创新研发方面还有哪些重要成果?创新研发投入主要在哪些方面?
本间哲朗:松下集团早在100多年前的创业时期,即提出“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品质、降低成本,为全世界的人们实现高品质生活做出贡献”的创新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
截至2010年,松下主要将数字化、显示器等作为重点的创新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中国的“振兴乡村经济”以及“高品质发展”等时代需求,松下更加聚焦于住宅空间以及环境贡献等与基础设施息息相关的领域。如松下一直致力于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的产品系列的扩大,高容量新型圆柱形电池4680所需的技术目标已经确立,今后将逐渐实现量产;在中国的电子零部件制造也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以及5G通信等方向转型。
松下在中国始终强化创新体制,在近5万名的员工中,有约9000名研发人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保持作为制造大国的同时逐渐转变为消费大国、工程大国、创新大国。目前几乎绝大部分的家电、空调、冷链产品和住宅设备都在中国国内开发,世界领先的IoT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也很多。
此外,松下也非常重视与中国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合作,已经分别与广联达、四维图新、维石住工以及雅达国际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
《中国企业报》:松下如何看待中国市场?近期有哪些投资布局计划?包括哪些领域?
本间哲朗:2020年4月之后的世界经济中,只有中国取得了正向增长。即使在松下集团,也只有中国地区的业绩取得了增长,领跑集团。2021年,松下在中国地区的业务也依然处于增长轨道上,除了健康养老、生鲜食品供应链、清洁技术、节能环保等业务在中国市场落地,松下其他优势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积极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疫情后已经在大湾区的珠海、顺德、广州、江门,华东区域的嘉兴、杭州以及西部的重庆等全国8个地区建设新的事业基地。虽然受疫情影响,日中两国人员往来困难,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建立新的业务基地,在中国具有这样强大的组织能力正是松下的优势之一。
今后,松下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坚持推进“健康养老”和“生鲜食品供应链”两大事业战略的落地,同时通过强化“环境”举措,为中国实现“3060”的“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企业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作为跨国企业代表,对于这一政策您有哪些感言?在扶持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期待?
本间哲朗:2022年,中国政府继续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松下希望围绕“保粮食能源安全”的方针,为中国市场稳定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松下将以冷链为核心的“生鲜食品供应链”作为重点事业战略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智能化冷链物流体系,从产地预冷、产品运输、仓储加工及零售等方面降低食材损耗、延长存储时间、实现食品从产地到餐桌全程无缝链接,为现代家庭提供安心安全的健康食材,助力粮食安全。
2021年进博会上,松下还提出“绿‘智造’ 创未来”的环境口号,强化环境事业举措,积极提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包括氢能燃料电池、热泵、零碳工厂、可持续发展店铺搭建等,助力中国尽早实现零碳社会的目标。
《中国企业报》: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请您谈谈自己的建言。
本间哲朗:中国在市场规模、人才、鼓励创新、智能化方面的优越性明显。经历了各种挑战后,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持续推进,质量不断提高,相信这些因素会有助于未来经济发展。
松下自1987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以来,始终关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保持对外开放路线,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
2022年不确定因素会更多,特别是疫情后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及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帮助支持,让我们更加有信心迎来中国区域事业的增长。中国政府继续推进“稳外资”的各项政策,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松下积极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也将继续秉承“企业是社会公器”的理念,持续为中国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