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看安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看安徽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肥东产业升级谋变乡村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安徽开垦有限公司精品鲜蔬加工生产线

当下,食品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大事之一,能吃上一口有机蔬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位于合肥东部肥东县的安徽开垦有限公司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0月27日,这家公司那一包包可以追溯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新鲜蔬菜吸引了媒体记者们的目光。

特色农业

成产业升级主力军

乡村振兴,土地是最直接的资源,将土地资源用足用活是农村产业升级的核心。而肥东县恰恰在土地利用上划出了一记神笔。

为了让土地资本变得更有价值,以农业为基础的肥东县农民走上了产业升级迭代的发展之路。安徽开垦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田中告诉记者,土地增效,农业产业升级技术是关键。在蔬菜精加工的背后是高新技术的支撑,他们不仅建有保持恒温鲜蔬储藏基地,还有各种指标检测仪器,把好进入市场最后一道关。同时,从生产源头入手,无论是种子、肥料,还是生产加工过程都严格按照绿色、有机的要求,保证鲜蔬的品质。

“杭椒20天能长成苗,秋季45天就可以采收。”安徽省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民新社区的肥东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飞介绍,每年杭椒可以种植春秋两季,不同品种各有特色,进入11月后便是销售高峰期,平均每天可供应约13万斤。从最初的100余亩简易大棚如今已发展成为近千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肥东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产业化上,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品增加值,推动特色产业整合聚集。在肥东桥头集一片荒地上,一群用新型合金材料建造的各种形态大型无土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待完工,正在现场负责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说,这些建筑高达数十层大楼,既节约土地,更能在无公害的环境下进行农产品生产。

乡村旅游

正在形成全新业态

10月末,已是冬天临近的时节,但“印象梁园”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从那田地里挂满枝头的红橙橙柿子,和游客们摘了柿子用纸巾擦一下就塞在嘴里的满足感,可以看出土地在这里绽放出的满满收获。

“现在园区已建成450亩百果园种植,全部施入有机肥改良土壤,精品水果有梨、猕猴桃、山楂、石榴、甜柿等。”印象梁园项目总经理黄瑞告诉记者,目前,印象梁园共建设5800余亩土地,建设集农产业种植、旅游观光等一体的生态农产业园。此外,园区创新发展农耕体验等新模式,唱响“春赏花、夏采果、秋摘柿、冬观景”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总占地面积4000亩的森林氧吧、3万平方米的超级花海、环绕园区3公里的森林小火车,龙泉山欢乐森林景区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堂。“目前景区规划项目包含未来智慧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户外劳动实践基地、五星级房车露营基地、国防军事教育基地、乡村童趣休闲体验中心、山体运动游乐等六大核心板块。”据景区项目负责人介绍,仅国庆假期试营业期间,欢乐森林接待游客量就达到14.6万人次,一跃成为合肥市新晋网红打卡地。

光伏产业

增添发展新动能

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设备马力全开……10月中旬,坐落于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协鑫集成60GW超级光伏组建项目一期1号厂房内,崭新的厂房和设备、最前沿的技术在这里奏响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交响乐”,标志着肥东县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雏形已成,正加速释放“阳光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目光所及之处,1号厂房内全自动智能流水线高速运转,作业员有条不紊地监控着生产线的运行状态与各项数据。一台台智能设备精准运转着,一件件高效光伏组件产品从这里生产出来并运往世界各地,把绿色能源带入人们的生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合肥东向发展桥头堡,肥东县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打造“新光大道”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的肥东,智能光伏产业应用已走进千家万户。位于石塘镇浪波塘的40MW地面光伏电站厂里,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在丛丛绿意中沐浴着充足光源,使用光伏发电生产生活成为村民的日常。在梁园镇陷陂湖水库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大李水库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光伏设备在水面上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十四五”期间,肥东县将紧密围绕“新光大道”战新产业定位,以协鑫光伏、晶科能源等龙头项目为引领,贯通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打造全球光伏产业的智能制造高地,争取到2025年肥东县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