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综合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四航精神 以路桥筑国之“千年大计”

——记中交四航局荣乌高速新线ZT8项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孟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过去“竹溪村路板桥斜”的“从前慢”,变成了当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喧嚣都市。路桥,无疑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纽带。我国的高速公路,特大桥等“交通大动脉”的兴建助推着经济的繁荣,更促进了区域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

近年,随着雄安新区由规划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对外骨干路网成为了新区建设的先行兵。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是雄安新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雄安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发挥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行示范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现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新水平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中交四航局对党和国家历史性战略选择的积极践行。

严谨管理——攻坚克难的支点

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共设十个标段,中交四航局承建ZT8标段,包括5.7公里高架桥及雄安北服务区。其中,白沟河特大桥是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其建设进展一直受到河北省交通厅及各方高度关注。

工程进场后,迎面而来的就是三大难题。其一,工程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全线5.7公里桥梁,白沟河特大桥主桥为大跨度变宽不平衡悬浇连续梁,最长桩基85米,基坑开挖深度14米,技术复杂。其二,冬期施工,风险极大。白沟河特大桥主桥悬浇连续梁不可避免在低温极值-20℃下进行施工,如此大规模的连续梁冬期施工在国内罕见,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质量和风险难题。其三,有效工期短、资源投入巨大,施工组织与管控难度大。项目合同工期本为17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冬期施工影响,实际有效工期仅11个月,平均日施工强度均创四航局近年同类项目之最。

荣乌高速作为四航局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首个项目,能否高质量履约,成为了这支曾参与过港珠澳大桥、南海工程的团队面临的又一次考验。

针对项目超高强度施工组织的特点,项目部在项目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分包管理模式、资源组织模式等方面,有针对性进行了适用于本项目的一些创新与探索;在项目组织机构分工与责任制方面,项目部采取大部制+工区制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减少部门间衔接工作量,将岗位工作由专业岗向综合岗转变,结合领导分工区包保、墩长制等,进一步压实了关键工程节点的责任制;利用四航局和中交集团技术优势和优质资源,采用多军团作战,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以项目党建为引领,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标杆党支部”及“我是党员冲在前”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有力助推重点工程建设。

工艺创新——技术破冰的“桥头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争创“雄安质量”的核心。

项目部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标准化工艺,坚持以标准化施工,创新施工保安全、控质量、促生产、创效益;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全体职工参与微创新、小发明等,发明并应用了多项工艺创新、设备改造技术,在项目建设期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在高空悬浇作业中的箱梁模板预热、混凝土保温、低温下孔道压浆质量控制及箱梁混凝土全时段温度监控等方面皆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先进高效的设备和创新技术,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集中攻坚攻关,如智慧防疫系统、液压纵移模板、智能钢筋加工、振动缸拌合混凝土、挂篮模板智能加热保温养护与自动温控系统等。践行创新精神让项目部获得公路工程法1项,四航局工法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广东省QC二等奖以上6项,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丰硕的科技成果让四航品牌迎来了高光时刻。

通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项目部在疫情期间率先完成全线复工复产,29天梁场建成投产,全线首榀箱梁预制和架设,-20℃低温下提前35天合龙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壮举。高峰期单日完成桩基33根,箱梁预制19榀,架设46榀,浇筑混凝土超4800方等,创造了四航局单个项目施工新纪录。

行而不缀——中交四航的“精神保障”

“大国重器”建成的背后,必有兢兢业业的功臣。

2020年12月24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孙文,见证了白沟河特大桥左幅顺利合龙,这标志着项目全线左幅正式贯通,在-20℃极值低温下,比原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了35天,为全线提前一个月开通奠定了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回顾建设历程,他百感交集。在项目建设最关键阶段,是他向单位和员工隐瞒了病情,他将自身健康置之度外的新时代奋斗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参建者。他带领项目团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众志成城,把建设雄安新区的国之“千年大计”刻入火热的赤子之心,用坚定的意志和独运之匠心投入这场艰苦的工程鏖战,用高效和品质浇筑“雄安质量”,以汗水和坚韧打造“四航精神”。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