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生物医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生物医药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智慧药房:智慧赋能未来健康生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尚亚琦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正式开启了全球化加速发展模式。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前沿技术在大健康行业中的深化应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呼之欲出,既有的商业模式被革新迭代亦不可避免,要在大健康风口之上保持“不败之姿”,从业者需要一套更具“智慧”元素的创新解决方案。

转型十字路口上的

“智慧”解决方案

自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相继诞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端基于“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诉求的演变,推动着“智慧改革”进一步深化。而这一趋势,在大健康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智慧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机构推进“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

经过全球疫情的洗礼后,需求端对“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信息完整、以人为中心的医养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协作、诊断科学等功能的智慧医疗”的诉求,被进一步加速细化,“互联网+”也顺势迭代升级至“AI+”,促使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潜心探索一个可以涵盖“全场景智慧、全要素协同、全业务运营”的智慧解决方案。而未来智慧药房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案例。

所谓智慧药房,是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加速制药工业与零售终端从传统商业模式向创新产业模式的升级,以实现智慧化武装的药店。它可通过各大医院、社会医疗机构的技术系统对接,来获取电子处方,发送到智慧药房,重新构建门店、供应链和消费者的连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而“未来智慧药房”,则是开在群众家门口的智慧型私人医院。它将社会、医院、诊疗机构和药房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健康管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防、治、康、养”一条龙服务。

对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战略布局和生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大健康产业的要求则更为严苛——除了前沿技术的深化应用和流程设计的科学部署,还需要从多个层面推动整个健康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

为此,未来智慧药房以其自主研发的AHP自动售药机,抢先敲响了智慧改革的锣鼓。

未来智慧药房AHP自动售药机,拥有针对药品应用场景自动分类的定制功能,可按照品类、用户搜索使用频次、功能分列摆放,消费者可根据关键词提示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药品,大大节省了寻找和购买的时间成本。

其所售药品,一部分来自澳洲TGA认证品牌保健用品,用于健康养护;一部分为日常非处方类药品,包括呼吸、消化、感冒等系统用药,均来源于正规医药企业,在药监系统有备案,可满足人们安全用药的需求。

如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直接点击AHP自动售药机智能屏上方的药师咨询系统,远程连线未来智慧药房专职医师,进行现场用药咨询。

同时,未来智慧药房项目运营总部也会对每台自动售药机的运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既能保证药品存储条件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又能做到数据即时上传,一方面确保自动售药机的正常运转,一方面可即时修复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

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用药需求,未来智慧药房对每台AHP自动售药机的投放使用,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未来智慧药房希望以此为触角,与用户一起探索大健康与智慧相结合的未知地带,让更多人相信,以“智慧改革”为关键词的大健康产业新时代已经到来。

以“AI+”创新模式

诠释大健康产业未来

作为AHP蔚蓝股份收并购加速器项目库的一员,未来智慧药房项目称不上惊艳,但在传统大健康行业加速转型迭代的当下,它的出现足够惹人注目。

未来智慧药房采用“AI+”创新模式,打造出集“中医诊所、康养保健护理、健康体检中心、自助问诊取药、智慧药房、社群新药店”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智慧药房,将预防、保健、治疗、养生等众多健康服务融入其中,用户从进门咨询到在线问诊,再到购买药品、售后随访等环节,甚至可以不用跟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就能自助获取所需的健康服务,可在最大限度内节省用户的时间成本和药房的人力成本。 

同时,药房凭借“数智化”后台的支撑,可在同用户进行“健康干预、健康咨询、健康用药、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的交互过程中,智能生成针对个体的精准健康解决方案,并联合上游医疗康养机构,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健康服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未来智慧药房可以实现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促使有限的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推动高精尖医疗技术下沉,加速药物研发进程等目的。

以人为本

开放共享未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未来智慧药房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个传统药店,尤其是连锁型品牌药店极为避讳的问题:会员数据的泄露。

但在未来智慧药店看来,所谓对传统行业的智慧化改革,即是对一切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数智化”,即意味着数据的流通、开放与共享,围绕以人为本,重新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和终端的连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没有开放共享环节的设定,智慧改革只能流于表面。

未来智慧药房的核心优势,即是坚实以人为中心,搭建新型智慧改革中心体系,围绕“防、治、康、养”各个阶段,在中医学、医药研发、健康养生、社群零售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积极探索“AI+大健康”创新市场,通过不断进化的商业模式,将优质医养资源下沉终端,以实现“数智化”大健康产业的精准落地。

在这样的智慧改革中心体系中,未来智慧药房独创的“AI+”模式不仅放开了自身的“数智化”优势,为用户管理、健康大数据、流程透明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也赋予了传统大健康企业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的大健康行业从业者可通过其搭建的平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从单纯的B端供应方转向C端,在平台“AI+”的反推动作用中,主动构建“数智化”大健康产业创新模式,以提升企业在终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球已有包括英国Pergatis,澳洲Sinicare、Cherub Rubbs、Milk&Co,美国Invictus Biopharma等在内的知名医药品牌企业成为了未来智慧药房平台合作方,站B向C,直接服务于终端消费者。

然而,要做成这样开放、共享、共赢的模式,不仅需要态度,更需要能力。这也是很多连锁品牌不愿意共享数据的原因,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所谓的开放只会成为所有人都担心的“泄密”。

蔚蓝股份

AHP智慧的源泉

来源于澳洲上市公司AHP集团的蔚蓝股份88A正是未来智慧药房的技术支撑。

在从“资源竞争”转向“能力竞争”的过程中,蔚蓝股份88A旗下大健康事业部联合澳洲、香港、新加坡、美国、中国等地的高精尖人才,包括来自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UTS悉尼科技大学的“技术宅”,组成了自主研发运营团队,不仅保证了自主品牌的医药研发,也为未来智慧药房的全球投放提供了技术性解决方案。

作为未来智慧药房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数据安全在药房整体系统搭建之初便受到了AHP蔚蓝股份的高度重视。

如何做到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开放有利于推进产业技术革新、行业能力提升、应用场景优化等信息,实现有条件共享,是未来智慧药房在蔚蓝股份的指导下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目前,药房在问诊、体检、售后追踪等多个环节的试运营中,均展现出了其对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保护能力。

除了技术上的支持,AHP蔚蓝股份还依托整体规模达100亿澳元的大健康产业母基金,为未来智慧药房合作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产融助力。

AHP蔚蓝股份认为,未来智慧药房的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且影响深远的工程,必然需要全力的投入和谨慎的布局。这决定了整个项目需要链接更多大健康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和机构,专业定向打造完整的“数智化”系统。

因此,药房平台搭建之初即决定打造一条高质量的产业生态链,整合优势以支撑药房全方位的智能体系建设。

为此,AHP蔚蓝股份出台了优质企业帮扶计划,锚定中澳大健康产业市场,计划未来10年内,至少收、并购100家优质标的,打造一个有着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健康产融加速器平台。这也符合了蔚蓝股份母公司的合伙人理念:合理念、合资源、合精力、合天下,分名、分利、分股权、分未来。

AHP集团董事局主席蒋中成表示,“蔚蓝股份携领未来智慧药房做大健康产业智慧改革的先驱者,致力于为全球大健康企业打造一套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未来智慧药房既是蔚蓝股份的重点发展项目,也是所有致力于大健康事业的志同道合者的智慧合作平台。未来智慧药房愿以开放共享、共赢共生的理念,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互联互通,释放‘AI+大健康’创新模式的无限潜能,与更多合作机构联手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绿色生态联盟。”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始终保持着25%的复合增长率,其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880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全球的智慧医疗行业已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高精尖技术在大健康行业的落地应用,未来智慧药房的持续创新理念及其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或将抢先一步在中国市场引领更多愿与“健康”同行的人们,迎风造势,共创未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