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品鉴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骨为体,变化为用

——王学岭先生书法的格调境界及融变意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上官甫贵

王国维在论及诗词的格调境界时说:“在神不在貌。”书法亦然,格调高新,境界高深,在于形隐神扬,蓄藏风骨。王学岭书法饱含着这种格调境界,他的书法神采、风骨兼备,传递出其书法的多重融变意义。

一、碑学与帖学互济,融变气格的高逸性

清代碑学兴起,当代亦正深耕,缘由既是《广艺舟双楫注》所云“凡魏碑,随取一家,皆是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也是当代书法发展路径所需。王学岭书法,筑楷为基,其楷,心摹北魏多家,手追晋唐诸帖。他在碑学中取值有二:一是北魏墓志的沉厚劲健元素,二是造像记的雄健遒丽元素;他在帖学中取值有三:一是《孔子庙堂碑》的清劲遒丽,二是《韭花帖》的萧散清淡,三是《麓山寺碑》的高古雄健,以此变化为用,机杼自我个性,呈现简远古雅,蕴含舒朗劲秀;纵逸冲和中而可窥风神凝远,刚柔相济中而溢显气骨峥嵘。

王学岭深谙,碑、帖学互济,绝非形貌混杂,绝非生硬突兀安排,而是自然天成。故其楷书,自然峻拙中寓于平和简静,谨严隽雅中赋予活落清劲;抑或质朴朗秀中见古雅,抑或内舒外敛中见心胸豁达之性情;以及他以行入楷的运笔和用笔的方圆变化,皆打破了楷书的程式感,既获得一种时代的清新意趣,又融变出气格境界的高逸。

二、劲健与遒丽糅合,融变审美的丰富性

王学岭书法,善以行书抒情达性,行书逸格堪赏。其行书,追求“风神骨气”居上,“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唐代张怀瓘《书议》)其变之源,是谓取值王右军、颜鲁公、米南宫,旁涉杜牧、何绍基等,在此诸多语言体系中,他善于弃形取神,深思熟虑,谋取融变所需。他的取值眼光,专注于人所未见,重视细节内涵挖掘,以此丰足养分泉源。

读他的行书,隐约可悟他的所思所为——思《圣教序》端严结构形态,取其古朴简静之境界;思《争座位帖》沉郁顿挫任笔,取其雄浑宏博之神韵;思《吴江垂虹亭作》纵逸攲侧气势,取其劲健挺拔之气格;思《张好好诗》体势姿媚舞动,取其左右呼应点画之委婉。在此基础上,他艺术提炼碑学、帖学元素,举一反三,糅合融变,删繁就简,形成自我语言体系,匠心独运,遂成个貌。

王学岭行书,师古功深,然其形,不张某家某帖,而其神,则熠熠生辉——劲健而又苍辣,迭出其书傲然风骨;委婉而又劲逸,端现其书雅致翩然;凌厉而又清新,彰显其书笔墨随时代。他事行书,注重审美内涵丰富,以期审美意境深刻。一方面,字势欹正相济,灵动矫健,纵横互变,端秀、劲险相生。另一方面,用笔方圆并施,笔力雄强圆劲,不时把何绍基的用笔,融变为自己的银钩铁画,或见收笔挑出清劲,或见收笔回锋含蓄,或落点顿安,或落点劲挑,下挑、上挑,短挑、长挑,轻挑、重挑,变化多端,自然和谐。再是墨色气韵生动,墨韵时而浓郁,时而苍茫;线条或厚重沉健,或细劲挺拔,或劲直势强,或峭厉神出,极富韵律节奏,融变出劲健遒丽,风骨凛然的格调境界。

三、诗词与书学兼修,融变抒情的含蓄性

辞约而意丰,语忌直而贵曲,此乃诗词的含蓄美。书法的含蓄美,与此异曲同工。学岭书法的含蓄性,得益于他的诗词造诣和书学修养。书法之外,他几十年沉浸于唐诗宋词和书法理论,诗词成果颇丰。

他工诗词,心仪东坡。学岭诗词,题材表现广泛,山川景色、纪游咏物、感古怀旧、时代新象,无不有感而发。灵魂思想、人生况味、情志寄寓,他皆以诗词抒托。他作诗填词,善于缜密观察,细腻表现,于思空见贯事物中,会心倾吐深沉坚挚情感,情真意切,超乎尘垢,逸怀浩气。学岭以诗境入书境,入心境,两翼齐飞。其所书,大量的是其自创诗词作品。他以诗的藏露、虚实表现手法,融变到行书的抒情中去,实现书法审美的含蓄性。他在书写自己清丽的诗词中,则融变出清健的书法意境;在书写自己豪放的诗词中,则融变出潇洒恣意的劲健风骨。

他工诗词,是谓情笃文化书法新崛。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书法、书法家,三者皆为一体,书法,是书家文化修养的表现载体,对此,当下书坛渐以重视,王学岭是努力践行者之一。他积极倡导、身体力行民族精神地域文化书法创作,并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诗书一体为创作形式,二是以当地人文为创作内容,三是以爱国爱家为创作精神。学岭具饱满文化书法创作激情,并于2015年首次展出自己诗书一体的数百件作品,反响甚大。

学岭诗,言我情,达我性;学岭书,写我意,写我心。其诗其词其书,相得益彰,含蓄深刻。故品其书,被其诗词所打动;品其诗词,被其书法内涵所留恋。

2019年10月19日完稿于悟为室。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饶书法院院长)

人物简介

王学岭, 1963年生于河南周口,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供职中直机关。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全国书法展览评委,中国美术馆展览学术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艺术创作院、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培训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特聘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

书法作品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创作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等数十次书法艺术奖。文学作品《大道周口》获201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是中国文联“送文化下基层”先进个人并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出版文学、书法学专著及书法作品集多种。有数百件书作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张挂收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