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重磅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发展趋势 创新企业管理 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三是做大势头更趋强劲。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实现营业收入89.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4%;实现净利润4.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5%。而同期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了3.2%和4.8%,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了29.8%和20.0%。

四是全球行业地位更加突出。132家内地企业入围2021世界企业500强,较上年增加11家,其中15家企业分别成为所在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

大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使得国民经济总体呈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考虑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7%、7%,就业比较充分,日均净增企业1.2万户。不少企业反映,今年上半年已经进入到与疫情前类似的通道,经济供需循环较为畅通,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增长效益和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

第二,深入思考,理顺企业管理创新面对的新关系

在宏观经济基本面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也应看到,一些风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随时可能袭来。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疫情散点时发情况仍然出现并影响到物流与交通,经济恢复不均衡,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灾情影响亟待解决,最近局部拉闸限电情况一度较为严重。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唯有坚决和中央步调保持一致,依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产业动态作出战略研判,把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苦练内功,做到进一步优化竞争能力,巩固发展基础,有力应对困难挑战。有三个方面的关系需要更加关注。

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促创新的关系。今年以来,由于存在成本上升、融资乏力、物流不畅、人才短缺等种种阻碍发展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受到维持自身经营增长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也对企业保持增长有更迫切的要求。许多企业家和企业企盼,尽快摆脱疫情影响,使企业回到原有发展轨道之上。但必须指出,应冷静面对现实,形势环境变化之大,矛盾困难出现之多,重复“昨天的故事”已不可能。要步入稳增长的新轨道,唯有坚持创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勇立潮头的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创新,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低碳经济等方面不断探索,走在了行业前列。

杭汽轮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企业坚持创新驱动,矢志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动摇,在以工业汽轮机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深耕60余载,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系列国产工业汽轮机数量、品种、质量的第一,创造的重要创新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一等奖2项、特等奖一项的殊荣,并拥有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杭汽轮在拥有15万等级工业汽轮机、20万等级发电汽轮机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正在向被喻为“皇冠上明珠”的燃气轮机的研发展开攻坚战,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创新带动了企业经济规模与效益持续增长,成为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的竞争者,其经验应为大家学习借鉴。

二是处理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仅限于此,远远不够。我国企业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已经实现了部分领域的并跑甚至领跑。但总体上看,我国不少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面临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和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要摆脱这一处境,我国企业发展就不能止步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从技术端而且从管理端,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密码,协同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杭汽轮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围绕工业汽轮机优势产品,持续不断延伸产品内涵,开发新产品,丰富经营模式,完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对外组织燃机产业链企业,成立以燃气轮机整机技术研发为主营业务、全产业链融合的股份制公司,形成以省内企业为主体的燃机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对内积极开展公司内部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资源整合,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实现企业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杭汽轮定期召开本企业干部职工参加的管理创新大会,深入挖掘蕴含在企业内部的巨大潜力,值得充分肯定。

三是处理好完成碳达峰任务与坚持绿色发展的关系。扎实做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各项工作,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我国要实现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需要全国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这其中企业的作用尤显重要。

近期一些地区片面理解碳达峰的要求,采取层层加码、一窝蜂式的行政举措,提出限制企业用能目标,受到中央批评。还有一些地区因能源供应短缺,出现影响企业运行的拉闸限电现象,被误读为落实碳达峰目标所致,与事实不符。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中一定要理清概念,把握先机,争取主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的发展要求,也在企业管理创新举措中加以体现。在政府引导和企业积极行动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有望从2020年的5.6亿千瓦增至2060年的60亿千瓦以上。我国在产业链中下游,风电、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产能规模较大、产业链配套齐全,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新能源技术路线尚在探索实践中,相关产业链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新技术迭代速度快,仍处在多元竞争阶段,部分新技术投资尚存一定风险。企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尽管新能源技术路线尚在探索实践中以及相关产业链投资面临不确定性,但不能有丝毫犹豫,要站在永续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角度,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做出着眼长远利益的抉择。

杭汽轮在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总体谋划中,正确理解重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战略价值。企业从顶层设计着手,及早研究制定战略和政策,科学规划、超前布局,加大投入,整体发力,培育开发技术含量更高、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的大功率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着力提升新能源产业创新能力,争取早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第三,扎实前行,推进企业管理创新面对的新进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起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没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就不可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强国。每一位企业家和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明白,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迫切。“十四五”期间,中国企联、各级企联将和各类企业紧密携手,遵循政府部门指导,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高度重视变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把握时代新要求和总结企业新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扎实苦干,争取能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给予实实在在的推动与帮助。

(一)进一步重视把握企业管理创新的工作方向。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今年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引导。今年以来,工信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优质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公布了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强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 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在2021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各类企业都要持续增强与时俱进的战略管理能力,提升日常运营管理的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关于企业加强管理创新的要求清晰明确,结合各自的职责定位又有所侧重,企业和各地企联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将其作为下一阶段做好工作的依据与遵循。

(二)进一步重视提升企业管理创新的活动水平。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以来,无论是企联等社会组织还是企业自身,各种形式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有些已经形成了品牌形象与效应。中国企联每年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审定与发布,历时20多年,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并受到社会相关方面的欢迎。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指导与大专院校及研究部门的参加合作,形成对论文成果评定的质量提升,突出成果判定的科学化、规范化、权威化,不断提升成果质量,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三)进一步重视开展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总结。管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千万企业的实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出现,企业管理创新被要求有适应性的互动与反映。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中国企联管理创新成果平台集聚企业管理资源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管理类院校和科研部门参与其中,推动并应邀帮助企业将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提炼,形成中国企业的共同财富。

(四)进一步重视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中国有着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企业群体,经济增速也长时间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规律及企业的管理理论,可以向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西方国家学习借鉴,但很难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中国式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一直是有志而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夙愿,包括华为、海尔的一些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已经有所探索并有待不断总结提升,并最终能走向世界。中国企联将会推动中国式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探索,也将积极支持世界优秀管理理论的导入与学习借鉴。

(五)进一步重视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推广。中国优秀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案例汇集,不仅有着理论研究的意义,更有作为典型示范的作用。更多企业通过对比,可以查找自身管理薄弱环节,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建设,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国企联将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分层分类总结,提炼管理成功经验,助力更多企业分享成功经验,最终提升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管理创新是企业保持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中国企业联合会愿意同大家一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之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