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奋进“十四五”企业巡礼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奋进“十四五”企业巡礼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民企同频共振 科技创造市场价值

来源:中国企业报  

周育先介绍改革创新情况
0.03毫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中国建材西宁碳纤维万吨线生产基地

(上接第一版)他们开发出了单丝直径4.1—5.5微米的超细电子玻纤,已批量应用于下游终端产品。他们攻克了8.5代TFT-LCD玻璃基板关键技术,实现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成功进入国内京东方、惠科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体系,保障了我国信息产业链安全。热等静压氮化硅陶瓷球实现批量化生产,高导热氮化硅基片加速产业化,将用于新能源汽车、特高压、高铁等领域。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中国建材联合中国石化、中国科学院、首钢集团、中信集团打造了首个国家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部署建设国际一流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验室,开展低碳技术、氢燃料替代、碳捕集及利用等联合攻关及推广应用。

在与建筑材料相隔甚远的科技领域,中国建材参与了抗疫生产——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稳定量产,全力成功开发了疫苗用西林瓶等产品,并在积极研究开发预灌封注射器等产品,护航新冠疫苗生产。

在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周育先说:“我们在认识到数字化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之后,就一直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加快基础建材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到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中国建材探索发展了“我找车”智慧物流平台,打造现代物流生态圈。截至6月底,注册重卡车辆从一开始几万辆到超过50万辆,货主887家,司机36万名,平台用户48万个,并且扩大了合作企业,包括国家能源、中铝、中盐、百度等,成为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商业模式。而这些创新,周育先强调:“全部用于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国防建设。”

周育先介绍:“中国建材实施集团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积极推进特种材料攻关、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基础建材三化、民用航空复材、信息显示玻璃等集团科技重大专项落地,T800级碳纤维、药用玻璃管等6项科技创新成果列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去年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法国一家著名水泥公司更新升级一条运营60多年的水泥生产线,中国建材派出无人机,以激光扫描采集结构数据,生成点云模型传回北京,然后进行三维设计,工厂安装也做到了现场施工和智能模拟的高度一致,最后交付给法方的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工厂。

此外,传统水泥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白鹤滩水电站贡献低热水泥关键技术和全程监造技术服务也堪称高端科技,中国建材独家供应133万吨低热水泥打造“无缝大坝”,筑牢安全屏障。川藏工程专用水泥已通过试用验证,即将在高海拔地段广泛应用。石膏板业务陆续开发了净醛板、万能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

周育先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建材还将自行研发,或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建设大飞机复合材料、水泥低碳技术、氢能储运关键材料、玻璃新材料等方向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无机非金属材料国家战略科技中坚力量。一是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实施特种材料攻关、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基础建材三化、民用航空复材、信息显示玻璃等集团科技重大专项攻关。二是培育建设优势材料学科和专业,依托重大专项,建设国内第一、有国际话语权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材料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三是打造国家重大平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整合为契机,依托集团现有的绿色建材、浮法玻璃新技术、特种纤维复合材料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打造无机非金材料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对于中国建材如何通过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快产业化的进程,《中国企业报》后续将跟踪报道。)

“具有改革精神的市场化公司”

《中国企业报》记者感叹中国建材集团“完全是一家科技公司”之时,又感叹这家公司的央企本色。周育先对中国建材的成绩如数家珍:“目前我们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也是我国建材领域唯一一家中央企业,连续11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2021年最新排名177位。截至2020年底,资产总额60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3900多亿元,员工总数20万人。拥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家。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等7项业务规模居世界第一;超薄电子玻璃、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超特高压电瓷等多项新材料业务国内领先。”

但是,周育先更想向社会传达的是“我们是一家具有改革精神的市场化企业”。他说,中国建材集团对改革的接受度很高,改革是中国建材最深厚的内生基因之一。“我们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果敢迈入市场,自我革新,通过资本运作、联合重组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厚积薄发,通过‘两材重组’、调整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说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截至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的9项国企改革试点,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深化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双百行动、发改委混改试点、科改示范行动,“我们收获了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更深刻认识到改革激发出的活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建材的今天。”

肩负如此众多的国有企业改革重任,周育先指出,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中国建材必须主动转型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动改革走深走实。2018年12月,中国建材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2019年9月,试点实施方案获批复。全国19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建材在建材行业是第1家,几乎无先例可循。中国建材按照国家和国务院国资委大方向,结合实际,建立起“定位清晰、生态优化、机制有效”的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系,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从建筑材料向综合材料、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布局的“三大转变”。

中国建材从资本投资的角度定位:集团总部要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增量”的“操盘手”和改革发展的“火车头”,以“管干结合”的担当精神带领集团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产业布局的主战场,来培育较长成长期的产业。同时,对集团现有二级企业、产业公司实施“资本布局优化”,划定主业赛道、梳理好主责主业,整合优化同类业务、重组产业组织结构、给予资源分类倾斜,构建边界清晰、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主产业平台。

改革的有效机制,需要健全在“大监督体系”中实施穿透管理的同时还兼顾搞活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中国建材集团对所出资企业的管控向公司治理模式转变,减少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干预,通过公司治理方式管股权,使所出资企业的董事会逐步成为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主体。“大监督体系”要充分尊重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包括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团队架构下,集团按照法规及其他规定,在党建、纪检、审计、巡视、安全、环保、文化等方面实施穿透管理。深化市场化机制变革,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就要想方设法激发所有员工的活力和积极性。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建材集团经理层“以上率下”推进全级次企业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作为经营管理团队,董事会可以聘你,也可以不聘你,观念一定要顺过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实施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合理拉大薪酬收入差距。

中国建材一直是混改的“探路者”,有110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积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效推进了水泥、玻纤、石膏板等行业的整合,有力促进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截至2020年底,中国建材以361亿元国有资本,吸引了1529亿元的社会资本,撬动了6000多亿元的总资产。

中国建材坚持“价值认同、治理规范、利益共赢”原则,选择资源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互补的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开展混改,提升混改企业的竞争力。比如与山东天岳源于价值认同开展合作、快速推进其科创板上市,南方水泥选择有市场话语权的区域龙头企业联合重组,中材电瓷引入具有海外市场资源的经销商共同拓展市场。同时,将非国有投资者对中国建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作为前置条件,确保混改企业股东层面的“同频共振”。

中国建材集团注重发挥非国有股东作用,健全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事前沟通协商机制,对重大投资等涉及股东利益事项,主动听取非国有股东的意见,最大程度凝聚共识,用好非国有股东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给予非国有股东经营管理人员充分信任,并保障其经营自主权。中国巨石的非国有股东张毓强长期担任企业副董事长、总经理,并兼任党委书记,国有股东的充分信任为张毓强创造了专注事业的良好环境,助推了企业快速发展。中国巨石近十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18%,带动集团玻纤产能快速增长到300万吨。

(下转第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